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73|回复: 0

邵家大宅院侧记---阿哥 雨初堂

    [复制链接]

2149

主题

2438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062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邵家大宅院侧记
原创 阿哥 [url=]雨初堂[/url]
2024年10月26日 00:00 广东
小镇东郊的海头村,有一座清末民初时建造的大宅院,它是民国时期海头村乡绅邵馨府的府第。
     小镇即将解放时,邵馨府带着部分家属去了香港,其中一些家属成员投奔了外地亲友。
     季秋中旬的某日,我参加了滨海作协的一次采风活动,探访这座古老的邵家大宅院就是其中一个行程。
     当我跟随着大家跨进这座有着上百年的深宅大院时,一阵阵幽凉的风拂面而来。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大堂,宽敞明亮的瓦面大堂,两旁各有一间厢房,梁柱刻有花卉和飞禽走兽。虽然经历了一百年左右,颜料褪色,露出木材本色,但梁柱的雕刻仍然清晰。
    大堂出去,是一个正方形大天井,大天井青砖铺底,回字形,四角各有一个石刻金钱排水口,大天井的排水是用暗沟。左右各有一房间。大堂与大天井交界两旁各有一道宽约一米五的走廊,左边走廊右边有两间房,走廊尽头是一个小天井,天井右边设有一间房,南面是一堵墙。
大天井过去是后堂,后堂左右各有一间房间。后堂左右各有走廊,走廊的檐底仍然是巧夺天工的雕梁画栋,走廊各有一间大房间。
     沿着右边的走廊走到末端眼前豁然开朗,又是一个铺着青砖地底天井,走廊出口左边是一道青砖砌成的屏风墙,墙脚有一个砖砌半边花篮形状的墩,估计是主人以前放置盆栽的。屏风墙对面是一间廊房,堆着一些杂物。
     现住在大院的女主人琴姨,她是邵馨府长子邵观海的儿媳妇,娘家是湛江麻章的。
    老太太说自己八十多岁,她零零碎碎地介绍了她家族的一些情况,还领着我们进了大天井西侧的房间,指着挂墙上的一幅半身黑白照片的人告诉大家,这是大宅院的主人邵馨府,她先生的祖父。
     看着照片中的男人,年约七十光景,面容整洁,胡须修剪得整齐,鹰鼻,眉眼深邃露显得特别精明,面容威严。
     我最早知道海头村邵馨府邵香亭两兄弟,是三十多年前的三月十六,跟着父亲和族人到小镇东郊约三公里的乌坭坡拜祭邵氏始祖。
    那日在一个空旷的坡园的三座古坟墓周围,聚集了从各地赶来的邵氏子孙,听主事的人说来了两千多号人。
     祭祖仪式结束后,大家在始祖墓空地架起灶具做饭吃。我就是在聚餐时听说了海头村邵香亭馨府的故事。
     父亲告诉我,这里是一世祖、二世祖,三世祖的坟墓。一世祖的坟墓原来是在电四中附近,后来迁到乌坭坡。
     前年看到第五编《中华邵氏统谱电白支谱》有始祖墓的记载:“始祖墓在县城东六里,地名乌坭坡,文言称白石原,我祖自一二三世皆族葬立石驿北冈,明成化(一四六八年)间移县就卫官为卜吉迁今兆,堪與家称为落地金钱形。”
   后来父亲告诉我,我们家同海头大乡绅邵馨府有些渊源。原来我的曾祖父习过武,有一茸角牛,一辆牛车,加上我们家本是从海头村迁出去的,与邵馨府可以说是本家。故每年到了夏秋收割季节,邵馨府就请曾祖父到马踏镇的佃户家收租。到后来,邵馨府看到曾祖父做事勤快又负责任,又知道曾祖父学过功夫,便把他留在他家里。收割季节,曾祖父专门负责收取马踏镇佃户田租,平时负责大院看护工作。
     父亲说,他十左右岁时,我的曾祖父带他去邵馨府家吃饭,他见过一次邵馨府。
    二十多年前,父亲带我回到海头村找到那座大宅院,他告诉我,每年的夏收和秋收后,邵馨府便在大宅院大摆酒席,请工人们吃饭。
     据父亲回忆,大院的天井架起三口大锅,煮了一锅乌仔鱼,一锅白米饭,还有一锅大杂烩,席上还有鸡鸭等。曾祖父给他和二伯各装一碗鱼,碗里金黄的鱼油浮了一层。父亲一直记挂着那碗乌仔鱼。
     他又说,曾祖父安排好他和二伯,便在天井右侧的八仙桌落坐喝酒,曾祖父的酒量很大,一顿要喝两三斤白酒。
曾祖父的事,小时候我也听祖父说过多次。曾祖父字兆珍,又有个乳名叫建,因为赶牛车,故有牛车建的绰名。
     曾祖父喝醉酒,便往牛车上一躺,牛会把他拉回家。
    祖父与我多次说过曾祖父喝醉酒打死牛的事。有一回在城里喝醉酒,曾祖父躺到牛车,牛把他拉到树仔镇,曾祖父醒来,看到牛把他拉错地方,顿时火冒三丈,揪着牛耳朵抡起拳头,朝着牛脑袋狠狠地揍了十几下,硬生生地把牛打死。
     祖父说曾祖父勇猛好斗又要强,他是被树头撞成重伤至死。原来曾祖父拉一车木头,木头每根有三百多斤重,他自己抬一头,别人几个人抬一头,那些人没抬稳木头脱手掉下来,曾祖父被木头撞到胸口撞成重伤最后不治去世。
     十多年前,父亲叫我搭他回海头村的邵家大宅院,他把我领到围墙旁边的一间厢房告诉我,曾祖父以前就住在这间房,身上一个酒壶从来没离过身,绕着大院巡一圈,检查一下各个岗位,他就转回到这屋里喝酒。
     琴姨在房间指着邵馨府的照片,跟大家回忆了一段段邵馨府的旧日往事。
     当她带大家从这间房屋出去后,大家去了大宅院东边的厢房,穿过一个偏厅,从一个拱形门进去,是一排带走廊的厢房,一直到大宅院后墙,厢房走廊前面是铺着青砖的露天井院。这是大宅院干活的工人的宿舍。
     从这座大宅院出来时,我回首再次看了大宅院一眼,曾经因主人的显赫身份辉煌一时的大宅院,在灿烂的秋阳下,如今显得破旧不堪,十分的孤寂和落寞。
     走出围墙铁门外,突然想到因政权的迭换而发生变化的邵家大宅院时,不禁想起那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采风结束后,大家曾经就海头村邵家大宅院主人邵馨府的名字,是邵馨府或是邵香府展开了一番探究。
    永忠主席说他在2000年版的《电白县志》看到是邵馨府馨庭,但我从第五编《中华邵氏统谱电白支谱》查到记载为“邵香庭邵香府”,所查资料记载如下:德(邵香府),士沅次子,号香府,优禀贡生,花翎同知衔,广西候补知县,署西隆州州知,民国被选第六届广东省议会议员。族谱记载,他的长子观海,留学苏联。回国五十年代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我把这些资料发到滨海作协会员微信群里,永忠主席看到得知是近几年新编的族谱,便问我有没有更早的族谱。
     族叔公邵土才也是滨海作协会员,他说他手里有九二版第四次修编的《电白邵氏族谱》,听到这个消息,为求证海头村邵家大院主人德的号“香府”或是“馨府”,我连夜去到小城北郊的土才叔公家查阅九二版《电白邵氏族谱》。
     经过和土才叔公仔细查阅,看到四编族谱的序言介绍,此版族谱是从民国乙亥年版本延伸过来并保持民国族谱原貌的。此套族谱里记载:德,士沅次子,号香府,优禀贡生,花翎同知衔,广西候补知县,署西隆州州知,民国被选第六届广东省议会议员。这些记载与第五编《中华邵氏统谱电白支谱》里记载相同。
     再次把这些资料发到滨海作协群,永忠主席仍然坚持《电白县志》的“邵馨府”叫法,他提议,是否能找到民国时期有关记载邵馨府的资料。
    次日,我发了一个朋友圈:海头村邵家大宅院主人德的号为邵香府。
     麻岗镇邵氏宗亲保华兄留言:三修谱(民国廿四年即1935年续修)是“馨府”。
     看到他的留言,我立即打电话给保华兄问他是否有三修民国版族谱,他告诉我阳江邵氏宗亲有。当他联系阳江的宗亲,那人说在外面,中午回去再拍关于“德”的资料。
     电白邵氏宗亲交流微信群里,麻岗镇那笈村的旭光叔公告诉我:“以前我们去探访他大院的时候,只有他的孙媳妇在,经向她了解,她是雷州人家嫁过来的,现在除了她在这里生活管理大院,其他人都在香港生活,我去探访过两次相隔都有十年左右了。”
     到了中午,保华兄在微信里发来阳江邵氏宗所拍的三修民国版族谱关于“德”的资料:德的号为馨府,他的兄长叫香亭。
     经多次考证,新版和九二版邵氏族谱海头村邵家大院主人德的号为香府,最早版1935年由德主持撰编的《电白邵氏族谱》德号为馨府,荫的号为香亭。
    把这些资料发到滨海作协群里,关于“德”的号是“馨”或“香”终于有确定,那就是兄号为香亭,弟号为馨府。
   甲辰九月廿二晚,整理于陋居“曲尺巷”
   本次稿个别地方文字得到吴炎老师的修正。

  • 以下附件需要回复 1 次可见,已回复 0
  • 1、微信图片_20241029102551.jpg 340KB 已下载 0 次
  • 2、微信图片_20241029102540.jpg 143KB 已下载 0 次
  • 3、微信图片_20241029102532.jpg 292KB 已下载 0 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一篇:先祖与功夫----阿哥 雨初堂
下一篇:现代诗《掠过富春江》----邵友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4 10:29 , Processed in 0.05370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