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1013|回复: 0

福州邵氏宗祠概况

[复制链接]

2152

主题

2441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33
发表于 2018-1-18 19: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州邵氏宗祠概况(转载)
福州马尾区朏山邵氏宗祠
祀唐邵楚苌、宋邵汝霖等。宗祠位于福州马尾区朏头村。宗祠旧称“朏山兰干邵氏支祠”,今称“朏山邵氏祠堂”,是朏头村唯一保存完整的宗祠。约清代1667年由邵士迁倡修,邵昌历初建,后遭寇毁。为方便春秋二祭由邵惟武再次重修。宣统三年(1911),祠堂再次重建,依其旧制,木柱更为石柱,木构戏台,顶为叠井,两边天井及厢房,民国元年竣工,且立碑刻名留存。祠堂宽度21.3米,进深26.6米,建筑面积566.58平方米,内有七对石柱,祠内悬挂邵楚苌进士、邵搢春廷元、邵伯荫进士、邵孝輿文魁牌匾,以及“东陵衍派”“南国遗徽”等匾额。祠堂为土木结构,封火高墙,重山屋宇,东接三岐,南临闽江,前有石埕及石栏杆。1917年祠堂改为莲峰小学校址,后改为莲山小学,抗战时期马尾海校曾一度在其处上课,其时乡人子弟,就读其间。之后更名为朏山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度改称为和平小学。1968年该小学改称为和平中心小学从祠堂迁出。1984年祠堂改建为朏头影剧院,石柱改为铁柱,扩建戏台及两厢房,均为砖混结构,后厅增建二层看台。至今,邵氏祠堂仍为全村娱乐中心,每年多次在其间演出闽剧。如今已经将“兰干邵氏支祠”祠牌重新粉刷一新,显露出原来的面貌。近年因兴建福州马尾大桥,旧宗祠将被拆迁,邵家人正在谋划易地重建。目前胐头村还有3处祠堂遗址:朏山公婆厅宗祠、下新楼(大厝里)支祠、上新楼(山坪顶)支祠,如今已经失去做为邵家祠堂的功能,均改建成现代民居。

朏山邵氏祠堂原貌

朏山邵氏祠堂门牌
福州马尾区朏山公婆厅宗祠(遗址)
楚苌公第十一世孙龙溪公,北宋时从邵岐卜居朏山朱家谷,至楚苌公第十七世孙邵馥公,始分蘭幹壑居住、邵谦公始分新楼居住。为便于祭祀,后才建公婆厅宗祠。《邵氏家乘》中有:“馥字德馨,君益公次子,行八十三,娶叶氏十孺人,生子诚,合葬德头湖里山宗叟公墓南畔,初分蘭幹壑住”之记载,由此揣测,公婆厅宗祠,约在邵馥公之后才建,时间应该在元朝时期,后又分支下新楼、上新楼及蘭幹各支派,又各自建支祠,以方便春秋两祭。公婆厅宗祠,建在店前街右侧,当年建造形式为二进,中间为天井,二进大厅正面悬挂“文魁”牌匾。今存宗祠,顶为瓦楞,两旁为土木隔墙。厅宽度五米,进深二十点五米,面积一百零二点五平方米,昔时村中青壮年多在此练拳习武,前有石埕,亦可演唱、评话。岁月沧桑,宗祠几经修葺,与原貌相差甚远。
福州马尾区朏山下新楼(大厝里)支祠(遗址)朏山大厝里支祠,遗址位于朏山公婆厅宗祠左侧二十多米处,由下新楼房邵琪公派下所建,元朝时期建筑,两厢为住家,中间为祠,土木结构,封火高墙,四扇三间,二进三天井,分二层上进,前座大门口悬挂进士牌匾,二进大门口悬挂文魁牌匾。宽度十三点一米,进深三十八点二米,建筑面积五佰点四二平方米,一九七九年十月十八日毁于火患,不复存焉,今大厝里支祠旧址仍存,民居改建,但不复昔时之景观。福州马尾区朏山上新楼(山坪顶)支祠(遗址)朏山山坪顶支祠,遗址位于山坪顶街北侧,由楚苌公第十八世孙邵璨公派下所建,元朝时期建筑,土木结构,封火高墙,宽度十点四米,进深二十米,建筑面积二百零八平平方米,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毁于火患。福州白水井邵氏大宗祠(遗址)
白水井邵氏大宗祠遗址,在福州城里道山路白水井。清康熙年间建成。清代朏山人邵惟莘曾慷慨献资,并献石门竖、石门压一付。宗祠建筑为土木结构,封火高墙,四扇三间,三进两天井,分三层上进,大厅内悬挂邵积诚进士等牌匾(目前由于资料欠缺,肯定不止一块牌匾)。宽度约13米,进深约38米,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前埕邻街,门前右边有白水井,前座左边山墙外有一间大厨房,三间大宿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曾改作福州南门红星布鞋厂仓库,九十年代后被拆除,作为房地产开发用地。当初在福州建大宗祠,目的以方便福州邵岐房、福州城里房(鳌峰坊新塔、武林观梅堂、慎修堂、三山尾房)、福州连江石头房、马尾朏山房等邵氏宗亲共祀祖先。如今宗祠已不复存在,甚为憾哉!
福州连江敖江镇石头村――东陵堂邵氏宗祠
祀西周召公奭、汉召平、唐邵楚苌、宋邵旻等。宗祠位于福州连江敖江镇石头村,始建于明代,清道光十五年重建,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432平方米。文革其间几遭破坏,柱联、牌匾等名贵文物被盗损毁。1988年虽经修缮,且受白蚁蛀蚀,日渐破损。2004年8月石头房族中贤达倡议重建,筹资约200余万元。同年12月25日成立邵氏宗祠理事会,2005年4月13日奠基,拆除了旧祠,在原址上扩建,2006年12月1日竣工。新祠占地面积达42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80平方米。祠内正屏柱联:“王室赖匡扶穆武後世世为有周卿士,朝家劳捍卫绍兴间时时著大宗战功。”正栋柱联:“洛水蓄奇才溯分陕而遗爱甘棠无忝宗室朔望,卫州钟秀气读乐窝之流传实录居然理学名家。”前厅柱联:“逸志寄城东长安中数畝瓜田留旧德,治功悬斗北出宰处几茎芝草焕新章。”游廓柱联:“蓟北蕃枝旧,闽南衍瓞新。”拜廓柱联:“功德盛而殷薦隆斯为先泽,子孙才则宗族大是在后人。


召公奭甘棠施政雕刻

明清时的连江石头邵氏宗祠石牌
福州于山鳌峰坊――武林邵氏宗祠(遗址)
祀明邵楩。宗祠遗址在今福州于山鳌峰坊高士其故居,民国初期曾做为邵氏宗祠。
邵楩,字良用,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嘉靖三十六年任福建巡海道,驻漳州抗倭,政绩、战功卓著,万历二十三年入祀名宦祠,后代定居福州。宗祠曾悬挂慈禧太后墨宝“观梅堂”匾额。宗祠内还有一块每年祭祀使用的纯黄金打造的“公婆磡”,背面刻有70多位先祖名讳、生辰、官职以及葬地,可惜在战乱中遭焚毁。还有民国十二年大总统题匾“彤管扬芬”、民国十五年题匾“抱淑完贞”,特褒邵林氏。1937年最后一次祭祖。如今此宗祠已经不复存在。
福州永泰丹洋村――邵氏宗祠
祀明邵铜、邵畴等。宗祠位于福州永泰同安镇丹洋村,2004年宗祠重建。具体资料待查。
福州仓山区邵岐村――邵楚苌秘书祠(遗址)
祀唐邵楚苌。遗址在福州仓山区城门镇林浦下董村的瑞迹寺内,今废为佛教圣地。昔日邵家宗祠的祭祀功能荡然无存,但残垣断壁的格局依稀可辨。寺内天井尚存抵煞小石狮和石门柱遗迹,以及明代林世吉所作《登瑞迹》“举念奸邪烧香无益,存心正直不拜何妨”之楹联。
邵楚苌(762-846),字待伦,闽县(今福州)邵岐乡人,唐贞元十五年(799年)己卯封孟绅榜进士,福州唐朝历史上第三位进士,福州文庙碑刻有载。
邵楚苌秘书祠,初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880年黄巢农民起义军攻入福州,瑞迹寺(唐时称邵迹寺)被毁。后裔邵尚、邵瑰、邵琳等重修瑞迹寺,复建始祖秘书祠,以便每年春秋二祭,以报祖恩。

瑞迹寺旧貌

瑞迹寺内抵煞小石狮

原瑞迹寺门牌



上一篇:金华白龙桥镇王路荡村邵氏宗祠(余庆堂)
下一篇:浙江宁波象山昌国邵氏宗祠重修落成,百余族人齐聚拥抱乡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3 18:26 , Processed in 0.05391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