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735|回复: 0

乌江松竹梅三友之一邵子退

[复制链接]

2010

主题

2290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179
发表于 2018-1-23 15: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邵子退 (1902·3——1984·11)原名光晋,又名子蜕,号瓜田、老炊,自谓种瓜老人。祖居乌江百姓塘村。稚年从其父邵鲤庭诵习诗文史籍,尤酷爱书画艺术,12岁时与同乡林散之、许朴庵相识,并结为金兰之交,时人称誉乌江松竹梅三友。
扬子晚报陆华先生在《种瓜老人邵子退》一文中云:“《种瓜轩诗稿》中不乏反映农村生活的清新之作。但这些决非一般田园诗可比。如《山夜》写道:‘早睡无灯火,空山绝四邻。踏松枭叫夜,觅食鼠翻瓶。霜重破窗入,月生漏屋明。有儿谁负米,寂寂梦难成。’其时其情其境,入木三分,若非身在其中,决难出此。掩卷遐思,遥念乌江其地,不独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楚霸王遗迹,且人才辈出。中华古老文化精粹所在,岂独都市学府,亦藏富于民间山野,穷乡僻壤如乌江,耕读自奉如邵子退,当为适例。由此观之,诗书画三绝大家林散之其人能起自此山林,那就不足为奇了。是丰沃的民族文化土壤,养育了一代名师么。”
还有令人鼻酸泪下的《邻妪》,诗云:“邻翁已谢世,邻妪支门户。二子不在身,一媳病朝暮。去岁搞三改,中稻未成熟。何处来急令,强迫日夜割。火速栽晚季,禾穗弃田脚。风雨湿生芽,狼藉遭零落。晚稻无收成,从此难生活。毁灶土肥田,空厨鼠走出。大队办食堂,一釜千人嚼。糠核煮浮萍,排队争瓢杓。谁人夜加餐,食堂明火烛。邻妪饿已死,病媳气犹续。尚有两小孙,抬尸前山麓。无力取土埋,忍弃在沟壑。”当代诗评家北京大学教授谢冕先生在《布衣的友情》(《中国艺术报》)中说:“这一幅悲惨画面不是发生在元白写新乐府的时代。相信现今在世的许多人不仅耳闻且多为亲历,但是在他们的文字中保留的竟是那么少。他们写得很多,但很多之中偏偏少了对世事的关怀并表现出对历史的遗忘。而终老荒僻乡间的这位澹泊的人,却有如此浓重的现世关切和义愤。对比之下,当前文学中的那种享乐和游戏,那种在物欲面前的狂欢,多少有点失常。而贫病交加的这位默默无闻的乡间老者的精神状态,却要健全得多。邵子退的诗书画存世不多,但他的雅淡清绝世所罕有。《邻妪》一首,堪称当今乐府,其直面人世的勇气,足可使今世文人为之汗颜。”

邵子退逝世后,其孙邵川从家中书里捡出诗稿整理成册,带到南京请林散之审阅,林散之边读边校,看完后用笔在纸上写道:“你老爹真保密,写这些好诗,一首未给我看,要不是病故,如何看得见呢?”“今后回乌江更难受,无人谈诗,也无人谈话,写出好诗,也无人懂了,哀哉!上街也不敢走你家门前过。”随及口中念道“从今不作诗,诗写无人看。风雨故人归,掩卷发长叹。昨日接电报,知君入泉下。犹闻咳唾声,忽忽冬之夜。”林散之手抚故人遗墨,欣然挥毫题写“种瓜轩诗稿”封签,以志永怀。林散之的《江上诗存》赠邵子退诗有130余首,而邵子退的《种瓜轩诗稿》一半以上是写给林散之的。自古文人相亲,诗人相爱,元白交深,苏黄谊重,酬答篇什,无逾于此者。

  • 以下附件需要回复 1 次可见,已回复 0
  • 1、timg (1).jpg 74KB 已下载 0 次
  • 2、a41f727732be16b3a29220.jpg 47KB 已下载 0 次
  • 3、timg.jpg 92KB 已下载 0 次
  • 4、a41f727732be16b3a2921d.jpg 37KB 已下载 0 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一篇:兴建抚顺第一家商场的邵让之
下一篇:邵元哲明朝贵州普安州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3-29 23:06 , Processed in 0.05307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