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1188|回复: 3

邵元哲明朝贵州普安州人

  [复制链接]

2010

主题

2290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179
发表于 2018-1-23 16: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邵元哲,明朝贵州普安州(今贵州盘县)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举人,次年进士。明神宗万历年间任淮安府知府。时府城东漳河通射阳湖入海。
    《续纂淮关统志》卷之十二《古迹·寺观祠墓附》这样记载,“通源寺在关署东新路北,即古大悲庵。创始于宋。至前明,吏科都谏胡应嘉延僧圆慧鼎建。万历五年,淮安知府邵元哲改名通源寺。
     为“黄淮襟要、漕运锁钥”。连接起黄河、淮河的京杭大运河,是明王朝赖以维持统治的南北交通大动脉。可自古黄河多水患, 稍有洪水便更辙易道,随意夺口,时而北走天津,时而南下江淮,其肆虐泛滥,冲毁房屋,吞噬人命,使沿黄百姓人命危浅,流离失所,痛苦不堪。作为知府的邵元哲,不仅上疏朝廷奏请疏通了被淤塞的“漕道”,且又组织百姓增筑长堤,以阻拦黄河决口之水,还建闸、坝以使运河正常通航,保证了京城所需的供求给养。他采取堤、闸并修,堵、疏相用的措施方法,将泛滥的洪水进行拦阻,以抵挡其威猛之势,极大的减少了百姓们因被洪水冲击而带来的生命财产的损失,同时对被淹没的地方,又开渠疏流入海,尽快地将灾民从波涛的围困中解救出来。因此他受到了宿迁百姓们的崇敬,而“肖像祀之”。
     作为淮安知府的邵元哲受到淮安人民的爱戴,不仅在于治理水患,还在于他对当地隐逸之士人的敬重,尊崇文人士子。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这部蜚声海内外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伟大作品,竟然是因了邵元哲在洪水淹城中的抢救方得以幸存问世的。邵元哲与吴承恩不但结为翰墨之交,有诗文赠答,且在对吴承恩晚年的照料中也随时惦记在心。就是万历五年(1577年)洪泽湖大堤(高家堰)决口,居住在那里的吴承恩只得躲在被大水围困的城里。作为一个老读书人,吴承恩家里的书是很多的。这么多的书,吴承恩肯定是搬不了的。邵元哲在组织百姓抗洪抢险的紧急形势下,派了专人去帮助他搬家。邵元哲的此举让吴承恩的那些珍贵书籍、名画和他的著作手稿有幸得以留存了下来——其中就包括着《西游记》的手稿。





上一篇:乌江松竹梅三友之一邵子退
下一篇:邵潜(清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585

帖子

4425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25
QQ
发表于 2020-12-10 14: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绍兴邵永庆 于 2020-12-10 14:42 编辑

双凤古城发现明代进士邵元哲墓
2020-12-03 09:13
文史爱好者在对盘州境内滇黔古驿道的影像资料搜集时,偶然听到沙沟有至少四座明代墓葬组成的墓葬群,其中一座是浙江知府的坟墓。在当地人的带领下,在一片高过头顶的杂草地中揭开了这几座明代普安州邵氏坟茔尘封的面纱。

由于年代太久远,几经推敲辨认出石碑正中刻有“XX诰封中宪大夫浙江右参政古愚邵XX”等文字,石碑一侧刻“乾隆四十一年X月十三日重修,嗣孙X提X”等文字,其他字迹不经技术处理已难以辨识。

在明代,官居参政的邵氏普安州人只有邵元哲。邵元哲,字晦之,别号古愚,与碑文内容相符。《乾隆普安州志》记载:“邵元哲是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永庆注:待考证)。历任民部主事、淮安知府、山东副使、云南右参政、浙江右参政”等职,卒年不详。《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六》记载:“万历十年七月己未,… 调云南右参政邵元哲 … 于浙江”。

据淮安文史资料网记载,邵元哲在淮安知府任上淮安久罹灾伤,民困至极。知淮期间,其有为有守,轻徭薄赋,民得渐苏,受到淮安百姓的爱戴,邵元哲升任山东副使临行之际“淮人无老幼遮道泣送之”,于龙兴寺东禅堂内立像“祀之”。邵元哲特别敬重文人学子,万历五年邵知府在招隐庵招待好友郭第时,邀吴承恩作陪,为此吴承恩赋《邵郡公邀同郭山人饮招隐庵》诗一首,诗中“多幸山公怜病客,许陪高逸侍清严”抒发了他受邵元哲垂青邀陪郭山人的感慨。相传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手稿,也是因邵元哲遣人在洪水淹城时助吴承恩搬运方得以幸存问世。

邵氏可谓是明代普安州的书香世家。邵华谱正德十一年考中举人,历任保山知县、永昌府同知、后官至重庆同知。长子邵元吉在《乾隆普安州志》卷十五孝义记载:“天性孝友博通经史”。嘉靖庚子乡试第一场毕,听闻父亲邵华谱在重庆同知任上病亡,弃考奔重庆扶柩归籍。邵元吉以母多病而善雌黄,以教诸弟学:“邵元善嘉靖二十二年中举,官至四川按察佥事;邵元高嘉靖三十一年中举,官至同知,其子邵以仁万历八年中进士,后官居副使;邵元哲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官至参政;邵以道万历元年中举,后官至云南通判”。弟元善、元哲、元高先后登科,晚清“西南巨儒”莫友芝著《明经邵公元吉传》赞誉邵元吉弃考从孝、忠孝友悌,是敬老怀幼的典范。

在邵元哲墓一侧,还有一座形制规模更大的墓葬。石碑正中铭刻四个大字“永锡祚胤”,一左一右刻有“世代、荣昌”各两字,右侧刻有“乾隆四十一年XX”等文字。《贵州省志-大事记》记载:乾隆四十一年“全省洪涝成灾”。据推测,这几座明代邵氏在沙沟的坟茔由于洪涝,邵氏族人在乾隆四十一年进行了重修,才得幸保存至今。位于邵元哲一侧的墓葬,按形制规模和习俗,当得起“君子万年,永锡祚胤”美誉的极有可能是邵元吉为父扶柩归籍后邵华谱的墓葬。在相关部门的保护和考证下这几座迄今约470年的墓葬和其他坟墓墓主人身份一定会被确认,成为古城的又一文化亮点。

来源 文明盘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585

帖子

4425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25
QQ
发表于 2020-12-10 14: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双凤古城发现明代进士邵元哲墓  ZAKER关注 2020-12-03 09:13 人死后为什么一定要穿寿衣?只是迷信?答案不简单 人死后为什么一定要穿寿衣?只是迷信?答案不简单 你手中的股票是否有潜力?免费测测便知道!不来别后悔! 你手中的股票是否有潜力?免费测测便知道!不来别后悔! 王府百年无子嗣,她嫁入半年后竟一孕五胎!老太君:给我往死里宠 王府百年无子嗣,她嫁入半年后竟一孕五胎!老太君:给我往死里宠 文史爱好者在对盘州境内滇黔古驿道的影像资料搜集时,偶然听到沙沟有至少四座明代墓葬组成的墓葬群,其中一座是浙江知府的坟墓。在当地人的带领下,在一片高过头顶的杂草地中揭开了这几座明代普安州卲氏坟茔尘封的面纱。  由于年代太久远,几经推敲辨认出石碑正中刻有“XX诰封中宪大夫浙江右参政古愚卲XX”等文字,石碑一侧刻“乾隆四十一年X月十三日重修,嗣孙X提X”等文字,其他字迹不经技术处理已难以辨识。   在明代,官居参政的邵氏普安州人只有邵元哲。卲元哲字晦之,别号古愚,与碑文内容相符。《乾隆普安州志》记载:“卲元哲是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历任民部主事、淮安知府、山东副使、云南右参政、浙江右参政”等职,卒年不详。《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六》记载:“万历十年七月己未,… 调云南右参政卲元哲 … 于浙江”。  据淮安文史资料网记载,邵元哲在淮安知府任上淮安久罹灾伤,民困至极。知淮期间,其有为有守,轻徭薄赋,民得渐苏,受到淮安百姓的爱戴,邵元哲升任山东副使临行之际“淮人无老幼遮道泣送之”,于龙兴寺东禅堂内立像“祀之”。邵元哲特别敬重文人学子,万历五年邵知府在招隐庵招待好友郭第时,邀吴承恩作陪,为此吴承恩赋《邵郡公邀同郭山人饮招隐庵》诗一首,诗中“多幸山公怜病客,许陪高逸侍清严”抒发了他受邵元哲垂青邀陪郭山人的感慨。相传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手稿,也是因邵元哲遣人在洪水淹城时助吴承恩搬运方得以幸存问世。  邵氏可谓是明代普安州的书香世家。邵华谱正德十一年考中举人,历任保山知县、永昌府同知、后官至重庆同知。长子邵元吉在《乾隆普安州志》卷十五孝义记载:“天性孝友博通经史”。嘉靖庚子乡试第一场毕,听闻父亲邵华谱在重庆同知任上病亡,弃考奔重庆扶柩归籍。邵元吉以母多病而善雌黄,以教诸弟学:“邵元善嘉靖二十二年中举,官至四川按察佥事;邵元高嘉靖三十一年中举,官至同知,其子邵以仁万历八年中进士,后官居副使;邵元哲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官至参政;邵以道万历元年中举,后官至云南通判”。弟元善、元哲、元高先后登科,晚清“西南巨儒”莫友芝著《明经卲公元吉传》赞誉卲元吉弃考从孝、忠孝友悌,是敬老怀幼的典范。  在邵元哲墓一侧,还有一座形制规模更大的墓葬。石碑正中铭刻四个大字“永锡祚胤”,一左一右刻有“世代、荣昌”各两字,右侧刻有“乾隆四十一年XX”等文字。《贵州省志-大事记》记载:乾隆四十一年“全省洪涝成灾”。据推测,这几座明代卲氏在沙沟的坟茔由于洪涝,邵氏族人在乾隆四十一年进行了重修,才得幸保存至今。位于邵元哲一侧的墓葬,按形制规模和习俗,当得起“君子万年,永锡祚胤”美誉的极有可能是邵元吉为父扶柩归籍后邵华谱的墓葬。在相关部门的保护和考证下这几座迄今约470年的墓葬和其他坟墓墓主人身份一定会被确认,成为古城的又一文化亮点。  来源 文明盘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585

帖子

4425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25
QQ
发表于 2020-12-10 14: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绍兴邵永庆 于 2020-12-10 14:46 编辑


盘州历史人物介绍-----邵元哲 发布日期:2016-06-28  来源:查看原文   作者:文运盘州

邵元哲,明朝贵州普安州(今贵州盘县)人,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乙卯科(公元1555年)举人,四十四年乙丑科(1565年)进士。明神宗万历年间任淮安(今江苏省淮安市)知府。后官至云南右参政。
     邵元哲出身于书香门弟,自幼聪颖。父邵华谱出任重庆知府不幸早逝于任上,邵元哲与兄弟邵元善、邵元高即由长兄邵元吉精心教导,学之以成。邵元哲遂中举入仕,并于万历初年坐上了淮安知府的衙门大堂。
  淮安府地处黄河、淮河、京杭大运河的十字交汇处,  为“黄淮襟要、漕运锁钥”。连接起黄河、淮河的京杭大运河,是明王朝赖以维持统治的南北交通大动脉。可自古黄河多水患, 稍有洪水便更辙易道,随意夺口,时而北走天津,时而南下江淮,其肆虐泛滥,冲毁房屋,吞噬人命,使沿黄百姓人命危浅,流离失所,痛苦不堪。作为知府的邵元哲,不仅上疏朝廷奏请疏通了被淤塞的“漕道”,且又组织百姓增筑长堤,以阻拦黄河决口之水,还建闸、坝以使运河正常通航,保证了京城所需的供求给养。  他采取堤、闸并修,堵、疏相用的措施方法,将泛滥的洪水进行拦阻,以抵挡其威猛之势,极大的减少了百姓们因被洪水冲击而带来的生命财产的损失,同时对被淹没的地方,又开渠疏流入海,尽快地将灾民从波涛的围困中解救出来。因此他受到了宿迁百姓们的崇敬,而“肖像祀之”。
作为淮安知府的邵元哲受到淮安人民的爱戴,不仅在于治理水患,还在于他对当地隐逸之士人的敬重,尊崇文人士子。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这部蜚声海内外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伟大作品,竟然是因了邵元哲在洪水淹城中的抢救方得以幸存问世的。邵元哲与吴承恩不但结为翰墨之交,有诗文赠答,且在对吴承恩晚年的照料中也随时惦记在心。就是万历五年(1577年)洪泽湖大堤(高家堰)决口,居住在那里的吴承恩只得躲在被大水围困的城里。作为一个老读书人,吴承恩家里的书是很多的。这么多的书,吴承恩肯定是搬不了的。邵元哲在组织百姓抗洪抢险的紧急形势下,派了专人去帮助他搬家。邵元哲的此举让吴承恩的那些珍贵书籍、名画和他的著作手稿有幸得以留存了下来——其中就包括着《西游记》的手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3-29 17:18 , Processed in 0.06302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