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862|回复: 0

召伯亭与召伯听政处碑

[复制链接]

2035

主题

2316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301
发表于 2018-3-29 16: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宜阳县东依千年帝都洛阳市区,南临嵩县,西望洛宁,北接新安,东南与伊川为邻,西北与义马市渑池接壤,是洛阳“一中心五组团”的重要链条城市,距离洛阳中心城区17公里。
在宜阳县城西北3公里郑卢公路北侧有一个甘棠村,村子不大,但在宜阳所有村名中,恐怕没有比它的历史更久远的了。在该村村委会前有一通高大的石碑,上刻“召伯听政处”五个大字,据记载,它由时任宜阳知县郭朝鼎立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为纪念勤政爱民的西周政治家召伯而立,“召伯听政处”5个大字是由时任河南府尹张汉题写的)。“召伯听政处”现只剩下一通石碑,精美的碑帽被摘取下来收藏在甘棠村委会院内。“根据史料记载,这里从周代开始就建有驿站,唐代建有甘棠馆。”宜阳县召伯文化研究会会长张长升介绍,这里还曾建有护碑六角亭,但在20世纪遭毁坏。召伯听政处于1986年被列入首批宜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甘棠本是一种树,又名杜梨、棠梨。早春三月,白色的小花开满枝头,金秋八月,棕色的果实累累串串,望之悦目,食之舒心。老辈人相传:早年间,村北黄土岗上下,甘棠树蔚然成林,春华秋实,人见人爱。“棠荫秋清”旧时曾被列入宜阳八景,颇令甘棠村民为之骄傲。村以树名且甘棠林历代不衰,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那是为了纪念一位历史名人——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召伯。
宜阳县城西北有甘棠村,西周召伯曾在此问政,留下了甘棠听政的美名。话说,当年召公为了履行敬德保民的治国方略,放弃王族公侯的优厚待遇,巡行州县乡里,问政草野百姓,诀讼棠梨树下,政务民事处理的都非常恰当,上至官员下到百姓,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召公下乡巡察,就在田间地头解决民事,秉持宁劳一身不扰百姓的仁政,谢绝官吏盛情每每粗茶淡饭,处理政务公道正派为人和蔼可亲,为时他常坐棠梨树下,并取梨果解渴,是以‘召伯甘棠遗爱’传为千古佳话。百姓感其恩德,编了一首民歌赞颂召伯的功绩,于是就有了后世脍炙人口的《诗经》名篇《召南·甘棠》,听着“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的淳朴乡音,足以想见黎民百姓对召伯的尊敬和爱戴,以至于后世里民众对召伯曾坐过的棠梨树也竞相保护,不但不采树上的棠梨,也不砍树上的枝丫,而且每遇天旱时节还争先恐后地为它浇水灌溉。召伯的仁政至此,也算是一种为官理政的当世典范了。
因地处交通要道,甘棠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经历的战火越多,人们对召伯的仁政越发思慕。西魏时在这里修建甘棠城,北齐时建立了九曲城,隋代曾一度移寿安县治于此,唐初设立有“甘棠馆”,明朝时营建了甘棠寺、召伯祠。虽后世对这些遗迹多有修葺,但历经战火的焚毁,曾经的棠梨树早已不复存在,甘棠的名字却一直沿用下来。清雍正二年,河南府尹张汉感其召伯问政的遗风,他亲为召伯树碑题文,又亲手在召伯祠内新植甘棠十三株,同时还咏诗慨叹,希望以此来激励地方官员仿效召伯问政的勤廉,其良苦用心长系人思。迄今,张汉题写的“召伯问政处”的碑文还屹立在甘棠广场,光耀后世泽被桑梓。
召伯廉政爱民的行为,不仅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被朝廷官吏所推崇仿效,而且直到现在,仍不失其政教风化的功能,尤其是在近年来,宜阳县在这里建成了召伯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而后“甘棠召伯听政处”也被洛阳市纪委命名为“市级廉政教育基地”,2012年这里又被河南省纪委命名为“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召伯遗爱甘棠的典故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更多的生命力,这既是对召伯勤政爱民思想的传承,也是廉政建设与社会教化的有机结合。
穿越千年的历史时空,如今,站在“召伯问政处”的碑前,仿佛又看见一代又一代的“召公们”正坐于树下,勤政办公,处理纠纷。这里没有华丽楼舍,只有绿荫的棠树,这里没有世态炎凉,只有爱民如子的诚心。

  • 以下附件需要回复 1 次可见,已回复 0
  • 1、timg (2).jpg 62KB 已下载 0 次
  • 2、timg (1).jpg 39KB 已下载 0 次
  • 3、timg (3).jpg 18KB 已下载 0 次
  • 4、timg.jpg 50KB 已下载 0 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一篇:光绪《淳安县志》中部份“邵氏记录”
下一篇:《召伯甘棠图》拓片一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5-2 12:15 , Processed in 0.05345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