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臺灣邵氏
臺灣邵氏宗親,大部份是在清乾隆年間由福建一帶陸續移居來台,由淡水、大甲、鹿港、安平、屏東等各地點登陸,再分居於各處落地生根成族。亦有福州宗親隨祖先入金門為官而定居於此;另有金門宗親遷徙到澎湖定居,後再有部份澎湖宗親遷居到臺灣的大甲、台南、屏東等地而居。民國三十四年(1945)抗戰勝利接受日本投降後,亦有許多大陸宗親遷徙來台;民國三十八年(1949)後有各地邵氏宗親隨國民政府遷移來台灣而散居於各地。
至民國101年7月止(2012),臺灣邵氏總人數為15,673人,在臺灣姓氏排名中居為第100名大姓。(依據內政部2012年7月戶口統計公佈資料)
兩岸開放探親後,許多居台邵氏宗親亦回梓探親並尋找族譜及根源,已有非常多的宗親找到家譜並對上根源。
臺灣三重邵氏
始祖邵時通 (系晉江始遷祖邵子厚11世孫,為洛陽邵雍14世孫)。其裔孫于清乾隆年間由同安橄欖嶺鄉社東渡臺灣,至臺北縣三重過圳一帶定居落地生根繁衍成族(今屬新北市三重區)。依據「同安族譜」及「三重家譜」內容記載顯示,移居臺灣的三重族人計有:五世祖廷傑公的長房、二房、四房、八房等的後裔,但目前臺灣三重族系所能查證可銜接至同安族系的只有(五世)二房祖廷傑公的後裔,其他族系因欠缺詳細資料而無法銜接起來。現約有 130大戶家(286小戶),總人數約1,375人,約占臺灣邵氏人口的8.7%。另台中大甲邵銘煌家族、鹿港邵瑋霖家族,還有散居臺灣各地的邵氏,世傳大多也是同安遷台的時通公族裔。本族名人有前臺北市市長、國民黨副秘書長邵恩新。三重邵氏宗親近年經常回同安敦宗聯誼。宗譜近年與同安祖籍地合作,由邵銘祥編纂,2014年付梓。(《臺灣邵氏宗譜》邵銘祥主編 2014)
臺灣高山原住民邵族與我們邵氏家族沒有(血緣)關聯
有關(台灣高山原住民邵族)與(邵氏家人)的關係:
台灣日月潭原住民邵族,它是一個(族的名稱),而非是(姓氏),所以(邵族)與我們(邵氏家人)無關,也與我們邵氏的(血緣)沒關聯,希望我們邵家人能瞭解。
邵族(邵語:Thao,原義是「我們是人」、shvatan/思麻丹)為台灣原住民,是台灣原住民山區人口最少數的一族,聚居於南投縣日月潭及雨社山一帶。邵族會與南投縣信義鄉濁水溪流域的潭南、地利、雙龍等村之布農族卡社群人合作並通婚,有些邵語會借自卡群布農語。
相傳邵族的祖先是追逐白鹿翻越"阿里山"('arithan / 'ari a hundun)而來。人口甚少,因此學界對於該族是否應該歸屬於鄒族(Cou ; Tsou)的一支,一直有爭議;另一方面由於和漢族接觸較早,也曾被歸類為平埔族,但該族到底是屬於「高山族」或者是「平埔族」學界並無定見。清政府亦名之為「化番」(歸化生番),既不是「熟番」也不是「生番」。伊能嘉矩將其視為平埔族、鳥居龍藏將其列為高山族。從文化、服飾、體質等特徵來看,邵族均和鄒族人不同,卲族族人自己不但否認他們是鄒族,且發起正名運動。在2001年8月8日政府正式承認邵族為原住民部族之一。
有關(安樂窩邵姓邵雍後裔)的文章內談到有關(台灣高山邵族)的內文是不正確,那是族名非邵姓,怎能將我們的祖先放入他們的族內,另外又將福州族系也牽連進去,真的很離譜,應要先查證,現在要找誰更正
《安樂窩邵姓邵雍後裔》-【臺灣高山族邵氏】
(始祖邵楚萇,始遷祖未詳。清末光緒年間,原由福州連江遷台,以捕魚為業,海遇颶風,時任臺灣巡撫大臣邵友濂)
此段內容是錯誤,這樣會誤導邵氏宗親及後代子孫,應即使更正
金門(城)邵氏
始祖邵楚萇(邵剛子),始遷祖邵安,字伍觀,明永樂年間由福州鼇峰坊新塔調戍金門衛,遂定居金門,繁衍成金門邵氏,人口1000多人,大部已外遷。本族名人有伍觀四世孫、明代嘉靖年間抗倭名將邵應魁等。宗祠毀於1958年炮戰,近年重建于縣城金城鎮東門內。宗譜正在續修。
台湾省台中县八贤世家邵氏 远祖 : (周) 姬奭. 文王庶子. 食采于召地,称召公,或召伯. 后加邑为邵. 名祖 : (宋) 邵雍,字尧夫,谥康节. 祖籍河北范阳. 起祖 : (清) 绍仙春. 居江西余江. 一世祖 : 邵日元. 迁台祖(7世) : 邵森发,原名生喜. 志泰公次子. 生于鄱阳凰岗,民国32年随家迁鹰潭,又于38年随国军来台. 注 : 此族堂号为博陵(郡号). 发源于浙江省钱塘县吴山脚. 后迁江西省余江县(安仁)潢溪水港. 又徙锦江(安仁县东城门外)邵庄. 散居地 : 台湾省台中县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