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1431|回复: 1

宋朝邵大受的渡渎支在淳安哪?

[复制链接]

2151

主题

2440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25
发表于 2018-5-5 12: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浙江萧山《山阴天乐邵氏宗谱》 ,安乐堂,修于清同治五年岁次丙寅。堂号:安乐堂,族长:茂生,房长:士杰丶金敦丶廷富丶为封,校正:茂全。目录:凡例,谱序,行实,外纪系图行传,本纪字母图,本纪系图行传等。始祖邵承嗣,家居河南汝南县,仕宋为黄门侍郎。历四世邵大受,在政和年间授兵部侍郎,厥后随跸南渡来到浙东,遂卜居山阴(今绍兴)天乐乡。又七世邵百七,即名寿六,官授郡马,由山阴天乐乡邵家塔迁居萧山七都狼岭下,越三世孙邵宁一,官提举,任松江府知府,还徒山阴天乐茅潭下邵,为始迁之祖。清代多次重修,1946年,萧山进化镇邵家塔村集祭祀之资续修《山阴天乐邵氏宗谱》。安徽华阳谱记邵大受支为淳安渡渎支,渡渎又在哪? 查得如下:
      茶园渡渎廿六都,茶园,古称茶坡,旧址在淳城东五十里新安江北岸(今千岛湖中密山岛西二里),为淳东古镇。茶园是清平源、太平源、赋溪源三源汇合口,碧水环抱,江村烟树,风光旖旎。新安江上舟辑往来,商贾云集,古镇市井繁荣。清代一位琴棋书画、诗词章赋皆精妙的会稽人蔡珮,来到茶园,触景生景写下《茶园》诗:“遥望茶园近,寒烟淡远村。人家千树暗,野菊一灯昏。山应林中鼓,更传月下屯。披衣惊梦起,前路又滩喧。”
茶园对岸是百步街,渡渎村。渡渎村近300户,1200人口,人丁兴旺,是九龙源、徐坑源汇合口,这里和茶园镇同所二十六都。
南宋时,茶园、渡渎归蒙福乡。明改成安福乡,辖二十五、二十六两个都,清代仍承明制。一直至国民10年,茶园等归清福区。民国19年,改村里制为乡镇制,茶园设为镇。民国24年5月,全县并284乡镇为66乡镇。茶园镇将东园、金樟两乡并入,而渡渎、九龙、水南、徐坑、乌沙五小乡合并为九龙乡。民国25年6月,改并66乡镇为25乡镇,九龙乡并入茶园镇。民国30年,全县设城区、威坪、茶园、桥西4区。茶园区辖淳东南包括港口。民国34年,设9督导区,茶园镇为第三督导区。茶园镇设13个保。1930年7月,共产党员茶园镇驮威坪村农民董公来,领导农民暴动。打开“冯福泰”、“德源裕”两家店门,将店里衣物、铜板分给贫苦农民,围打警察所,打死警察等4人,夺取20多枝步枪,暴动影响很大。方家村还成立淳安县第一个农民党支部。
       1949年解放后的6月,茶园设区,废除保甲制。次年7月,设茶园镇、渡渎乡。1956年4月,撤销港口、茶园、威坪3镇为乡建制,茶园乡将渡渎乡并入。1958年公社化,茶园,紫峰两乡合并成茶园公社。不久,新安江水库形成即撤销茶园公社,开展新安江大移民。1992年5月,淳安县政府将茶园移民后靠的毛竹源、九龙源及在码头上建房的居民称千岛湖村,这3个村千余人成立茶园镇。2001年7月10日撤销,并入石林镇。
      原茶园镇海拔高程41.67米,除九龙源、毛竹源、徐坑等部分高地属库外,其他所辖范围悉数淹没。全镇51个村2107户8280人,1958年,开始移民至本省富阳,建德新安江区。1959年4月30日,新安江电站大坝导流底孔堵塞,水位急升,茶园、合洋、项宅等地粮库99万斤粮食被淹。移民步伐加快,统一行动。农业人口一般插社安置,非农人口,根据原有职业安置在新安江区,乡干部,小学教员,供销社干部职工随移民调至安置地区工作。茶园镇移建德大都步行,移富阳用货车装运。移建德的移民因当地人多地少,新旧社员矛盾重重,原住地农民认为是淳安移民夺了他们的饭碗,移民则认为接收地干部将差土地划给自己,生计难继。有的村竟发现大规模的群架械斗,弄得关系很紧张。于是另寻别路,再次转迁。茶园镇移民建德有26个村转迁江西省武宁、资溪县。在徐坑村移江西武宁竟有“千年千里巧遇亲”的奇事。徐坑本有淳西蜀阜驮岭脚村徐姓在清末迁入,一直讲淳西方言不改。这次移民江西武宁,江山虽移,方言不改。离湖北黄州不远,偶尔接触黄州人,竟也有类似淳西方言,并男人名字很多带和、睦、功、高、德、厚字音。这完全是蜀阜徐氏世系字行,徐氏千支万脉,各支族排行不一,他支族绝不可能有此排行。一问一查,黄州徐氏先祖竟是徐义甫。原来徐义甫是蜀阜徐氏始祖徐宣公四世孙,宋嘉熙二年(1238)中进士,官黄州司户参军,后住家于黄州。这里徐姓竟是淳西蜀阜徐氏后裔。真是:“一句方言道乡音,千年千里巧遇亲。”

    待详20180505




上一篇:宋朝邵氏两郡马资料???
下一篇:召公奭封燕与燕氏、哙氏、喜氏、快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440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25
 楼主| 发表于 2018-5-24 13: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灵岩源
光绪县志:渡渎滩,在密山潭下,纳灵岩源水。

灵岩源,又称霖岩源,渡渎溪,原于百步街入新安江。属二十六都。原茶园镇范围。
灵岩源,明时又称聪明源。今称九龙源。
嘉靖县志:灵岩洞,在县东五十里,青溪乡千仞里,里东诸山,一峰特高,号千仞峰,因以名里。有两水源,东曰聪明,西曰龙门。聪明源口有洞深邃,其腹可穿,自东而西以出。昔邑人邵晃尝读书于此,其子炳(焕)兄弟复建书屋于洞侧隐居焉。元佑中通判殿中丞杨备因行县访之,为名其洞曰灵岩。邵以诗曰:云峰千仞对吾庐,洞古名新通守书,须主神灵知受赐,先兴霖雨远随车。又作记以识其事。龙门源下亦有二洞,其一当半山间,水若龙喷,溉田数顷,虽大旱不竭,名曰龙泓。其一自岩腹水出,分流为二,各溉田数顷,名曰均济。
鸠坑乡赋置村(余家)富川余氏宗谱,有民国期间威坪宏溪人余德驹写的《开辟灵岩源记》,该记说灵岩源,一名九龙源,为南乡出口渡渎源,尽与寿昌六河塘(绿荷塘)交界,迤逦十余里。口上两山排闼,宛如锁钥。进口两三里,岩石壁立,路转峰回,仿佛若不可入。再进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山明水秀,别有洞天。其间泉甘土肥,堪谋衣食,顾不必计,但求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舍此无以复加。古之隐君子求所谓世外桃源者。往古居民遗迹有所谓邵家祠堂基暨项天官生产处。此皆故老遗传,并无确证。惟宋代七进士读书处尚有遗迹可寻,并记载于邑乘,则是源之名为灵岩,洵不愧也。宋代七进士读书处,土名芭蕉坞等,是地,双峰对峙,万派朝宗,地阔天空,山水幽雅,有令人徘徊不忍去者。而书斋前之奇峦浑圆,远视若珠,尤为他处所罕见,故老遗言九龙源因九龙戏珠而得名。
根据资料,灵岩源,明朝称聪明源,民国后称九龙源。而徐坑称龙门源,今为富溪林场所属,称龙门谷。洞在源口和源下,被水淹没,今或不得见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1 23:15 , Processed in 0.05315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