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1155|回复: 0

清乾嘉时期绩溪邵氏宗族

[复制链接]

2152

主题

2441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33
发表于 2018-5-12 15: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乾嘉时期绩溪邵氏宗族
邵本武
绩溪是徽文化的发祥地,邵氏是当地的名宗望族。方体是绩溪名人,又是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廉能重臣。我们从一位地方大员给一位平头百姓祝寿的序文去考察当时当地一个宗族的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方体其人、祝寿序文、邵氏宗族、发展变化四个方面揭示清朝社会发展趋势,以古鉴今。
方体其人
方体,绩溪县瀛洲镇碣头村人,字道坤,号廉访。当地关于他的资料留存很少。编纂嘉庆《绩溪县志》时,即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说他“现任江西九江府知府”。1998年版《绩溪县志》方体传只是寥寥数语,语焉不详,并数处错误。据实地考证,他生于1758年,卒年失。从小在外婆家伏岭镇安川村长大,受业于当地水西会所(又名安田山馆,安川村时称安田山),师从博学奇才邵兰(1702—?)、儒林硕彦邵荣登(1742—?),十七八岁时考上秀才。
后就读于徽州府城紫阳山院九年,就业于嘉禾人郑诚斋(字宫赞)门下。于1786年考中举人,1790年考中进士,从此踏上从政之路,历经刑部主事转员外郎、九江知府、凤阳知府、苏松道、常镇道、江宁盐巡道、湖北按察使,终于湖北布政使。1804年任九江知府,十余年间,当官为民,清廉正直,善理刑狱,擅治水患,乐善好施,捐资筑就桑落洲堤。在为湓水人建堤坝时,不仅自己捐俸禄,而且他的宝贝女儿也将簪珥等心爱之物悉数捐献。“其工既成,亡水患。湓人大悦,名之曰方公堤。”后又更正九江关船尺,促进长江航运。《江西通志》说他“在任十余年,政平讼理。”调任凤阳知府时,途中将仅有两枚铜钱掷入长江中。赢得“一官清如水,百姓重如山”的口碑,深受一方民众爱戴。
1820年,方体从湖北布政使(从二品)位上退休后,回到绩溪故里,继续回报社会,捐资修建了十五里扬溪源山道,往来称便。著作有《仪礼今古文考》、《仪礼古文考误》、《绿雨山房诗文集》。
祝寿序文
《邵沚人亲台暨夫人程氏七十双寿序》是1813年方体为邵沚人夫妇祝寿写的序。是年,方体56岁,已任九江知府十年,与邵沚人分别也十年。做七十岁寿,是绩溪县民间习俗,由来已久。夫妻七十双寿,更是得到亲戚朋友的高度重视。
序写于嘉庆十八年冬至,即1813年12月22日,共771字。通篇文章,结构严谨,语言平实,情感丰富,思想深邃。他畅叙与主人公、寿星邵沚人的交谊,两人从同学,发展到朋友,再到亲家。他们患难与共,互相勉励;平等交往,彼此欣赏。从两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我们不难发现人性的光辉之处。
寿星邵沚人(1744—1829),光绪版《华阳邵氏宗谱》记载,谱名国荣,又名树基,幼孤,“累世青缃”,家学渊源,20岁中秀才,7次参加乡试不中后绝意仕途。青少年时期,他与同县人方体、程云溪等人在安田山馆同学,他长方体十四岁。虽然在差不多年龄上考上秀才,但在后来的乡试中同样屡屡落败,同时遭到世俗的嗤笑和误解。方体“家遂中落”,家贫如洗,生活困难,已不能凑齐参加考试的盘缠路费。邵沚人“家故卑弱”,上有年迈老母,下有妻子和五个儿子,生活的担子压得他抬不起头来,在万分无奈中放弃了乡试,走上渔樵耕读道路。同学朋友当中,他最欣赏方体的人品和才华,觉得方体更应该继续走科举考试道路。于是,1785年他和程云溪(字达夫)一起商量,凑集资金物品后,一起送到方体家中,不但解决了方体一家生活生产困难,而且解决了方体参加次年乡试的所有费用,给方体家庭送来了温暖,更送来了信心和希望。离别之日,沚人、云溪为方体壮行,“举觞赋别,义形于色。”从1785年到1790年,六年间从无间断对方体家庭的接济与帮助。
除了叙旧,序文从理性高度表达了方体的德福观,即“蓄德养福”。他以邵沚人为例子,“事亲孝而待物厚”。作为谦谦君子要厚德载物,要求人们“蓄之以道义,养之以诗书。”宗谱记载,邵沚人“与书无不读,手录盈箧。为文亦浑浩流转。”遗著有《覆瓿集》四卷,《半痴子经义》一卷和《半痴子小影》一卷。从祝寿序文看,方体认为邵沚人慧中而秀外,“制艺而外,旁及于诗赋,骚雅亦惟沚人为最工。”他的道德品质深深影响着妻子,妻子与婆婆相得益彰,侍奉婆婆“五十年无一事违姑意”,与丈夫“至老犹彬彬然”,沚人享年八十六岁,妻子寿登八十七岁,皆无疾而终。后因孙子邵辅(1808—1862)贵而追封邵沚人为奉直大夫(从五品)、妻子为太宜人。历史事实证明,邵沚人之后,人文蔚起,科第蝉联,有如花萼相辉映。邵沚人确实是一个有福之人。
邵氏宗族
东陵郡望源自召平。查阅光绪版《华阳邵氏宗谱》,上面写道:“召姓肇于召伯,而邵氏起于驯公,兹固受姓之本始。而郡望则断自东陵。稽史传,平公时,暴秦无道,群雄并起攻秦。秦灭,公遂隐长安青门种瓜。汉兴,复征为齐王相。王图不轨,公仗义诤之,不从。乃遂隐居而卒。文帝即位,褒其忠烈,追封东陵侯。此邵氏郡望之所由来也。”
发展变化
从明朝中期到清朝乾隆嘉庆年间,邵氏宗族随着清朝的鼎盛而兴旺发达起来。
据嘉庆版《绩溪县志》卷七“族祀”记载,1810年,绩溪县十三都伏岭下村有邵氏宗祠,祀宋处士百二公为迁祖。邵惇叙堂,祀珂公,旁有六顺堂,祀梅公。邵世德堂,祀宋评事千七公。邵惇睦堂,祀柏公。邵世美堂,祀邑庠生槐公。邵惇顺堂,祀杉公。此外,绩溪县境内还有十个邵氏支祠,它们是安川碧和堂,朱显继述堂,曹渡桥存仁堂,隐川世德堂,岩川学德塘,富川敬德堂,白石川叙伦堂,鱼川进士第,塘川善述堂(又名长寿公祠),常乐坑庸德堂。同时,还有特祭祠和老屋,如伏岭下村的朴斋公祠(又名文绣公祠)、磡上老屋等等。乾隆谱共三十六部,每部分“孝友睦姻任恤”六集,以“会古今谱而并参,继往开来九族三乘无异脉;分大小宗以兼辑,承先启后千枝万派总同根”三十六字编号。但迄今二百五十一年过去,在伏岭下村仅存一部是完整的。在乾隆谱中记录了二十五条族规,分别是宗祠、宗法、族会、书谱、忠上、孝亲、弟长、正配、择交、立继、彰善、瘅恶、勤业、节俭、恤族、嫁娶、祀典、茔训、重谱、教子、惠下、戒溺、谨讼、别嫌、谨耳。从完备的族规看,邵氏宗族遵从《家礼》、《礼书》,重视宗谱,重视教育,扬善抑恶,注重节俭,济贫恤族,谨讼戒溺,宗族管理秩序井然,村民安居乐业。我们发现,时至今日,其中许多内容仍具正能量和生命力,对村民自治具有现实导向意义。
第四,鄣山文社,雅会纹川。1813年邵沚人夫妇七十双寿之时,有方体之子方元泰、八十九岁老人程瑶田、达原程宏诰、煦堂潘步云、粟斋潘同章、健斋许焕、进斋许焯、藻溪方鉴、门生方汝梅、姻晚胡璧、族弟邵棠(又名绮园)和世教侄葛宏烳等十二位文人墨客即兴吟诗祝寿。在保存至今的《半痴子小影》中,完整保留了十二位诗人七言律诗二十四首,恭祝沚人夫妇七十双寿。这次纹川雅会,也是绩溪鄣山文社的一场盛会,格调高雅,气氛热烈,推动邵氏宗族人文聿兴,彰显嘉庆时期太平盛世之下底层民众的世俗生活。“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见《明通鉴》卷六十六)
邵沚人儿媳、方体女儿方淑人八十岁时,四子十二孙与诸曾孙都穿新衣服奉卮酒以次上寿,邵家还迎来了兵部尚书六安人涂宗瀛(1812—1894)、户部右侍郎歙县人王茂荫(1798—1865)(他是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中国人)、福建汀州知府汀漳龙道台福建省军需司务绩溪人胡肇智(1807—1871)、按察使歙县人许球,徽州府和绩溪县也致辞祝寿。当时,方淑人的儿子邵辅任同州知府,正在前线指挥作战,家乡徽州也是处于太平天国战争之中。1862年的祝寿活动笼罩着战争的阴霾,透露出血腥的味道。光绪版《华阳邵氏宗谱》记载,“未几,粤寇乱绩,子孙奉淑人走避鄣山,感风疾卒。”同年十二月十五,邵辅在陕西同州赤延镇三战皆捷,援师不至,为寇所围,“手杀数贼,遂殒于阵。”
总之,方体祝寿序文给绩溪邵氏宗族带来了莫大的荣耀,它鞭策邵氏族人蓄德养福、强宗睦族、以和为贵、全面发展。邵氏宗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邵氏宗族的历史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和平环境下隐藏着战争的危机。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我们在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还要警钟长鸣,居安思危。
(作者系绩溪县档案局副局长)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86期

  • 以下附件需要回复 1 次可见,已回复 0
  • 1、u=1336001902,2587684201&fm=173&app=25&f=JPEG.jpg 38KB 已下载 0 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一篇:吉林农安龙湾三祖溯源新考之勘改后再发
下一篇:广东电白邵氏寻根溯源研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4 10:07 , Processed in 0.06404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