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1113|回复: 0

浙江金华浦阳嵩溪邵氏宗祠

[复制链接]

2151

主题

2440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25
发表于 2018-6-5 09: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色祠堂 岁月味道


2018年6月4日 14:47:39  来源:今日浦江 作者:邵继材

  祠堂,先辈建造,其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通过对祖先的祭祀,以同姓血亲关系的延续为纽带,把整个家族联系起来,形成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小时候最怕去的地方就是祠堂,隐堂里摆着牌位,感觉总是阴森森的,挺可怕。每次经过祠堂门口我都不敢朝里看,也尽量绕道走。
  每次有祠堂的集体活动我都跟着父兄进去,还强要自己爬过很高的门槛进拜厅。此时,锣鼓齐鸣,火铳震耳,香烟缭绕,族众俱着新衣,济济一堂,场面庄严肃穆。活动的最后每人还有一双馒头领,我又因此觉得十分新鲜。
  后来上学进了村口徐氏宗祠,老师说,祠堂是旧社会封建体制的产物,更是宗派家庭权力的象征。而我始终认为,祠堂是宗法管治的中心场所。每个祠堂都有着严厉的家规家训,要是有人犯了禁条,处罚忤逆往往都用“开祠堂门”来解决。传闻民国时期,村里某人殴爷骂娘,因此而开了“祠堂门”。“开祠堂门”的权利掌握在家族中辈分最大、最具威望的长者手中,称祠堂家长太公。最严重的惩罚是被逐出祠堂门,甚至处以极刑。可见当时宗法制度的权威。
  祠堂,姓氏大宗祠可称,其支派以下的房派小宗祠称为“厅”,再以下房派公用房称“堂楼”。宗祠、厅堂、堂楼,其功能可归纳为,报本溯源,敦宗睦族,尊卑有序,严明家法。
  封建体制那些专制条例已被历史所淘汰,祠堂的建筑随着形势也大有变动,或体肤无存,或缺鼻少耳,或遍体鳞伤,幸存的成了乡村少有的公共建筑之一。有的把祠堂被改成了学校,有的改成了行政办公楼,有的甚至改成了商场超市。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的还演变成乡村俱乐部,本世纪以来,很多地方又把这些祠堂建成了文化礼堂。但不管怎样变化,存下的那些精美的雕梁栋饰,牛腿壁画没有改,它们默默地守着,好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恬淡地注视着凡世间的一切变化。
  祠堂,曾经欢笑,也曾几度哭泣。我较熟悉的浦阳嵩溪邵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甲午年间,族长邵元栋主持,历时五年),先奠基村东青龙山仙地下,而后迁建村中央。邵氏宗祠坐东朝西,三进三楹完整,可以说坚固而壮观。咸丰十一年(1861),贼匪入境,祠堂除隐堂外,一炬成为废墟。后族人分四次建造,用了六十年之久,得复旧观。
  九十年前的民国时期,祠堂中庭办过学堂。五六十年代交接之际,宗祠办过集体大食堂,以后中庭又改为村粮食加工场,粉尘堆积侵腐长达三十余年,隐堂成为生产队牛栏,前厅开设供销合作商店,后又设电影放映室,虎首边间设立图书室。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族人迁移了加工场、放映室、图书室,集资数万,助工三四百,大修祠堂,复挂邵氏宗祠牌匾,重塑太祖神像。宗祠前门面柱上有两联,一为“基开岩麓侔天地,宇尊村央阅古今”;二为“入室仰宗功,逸士高风,名臣遗爱;出门环胜境,崧溪碧水,竣岭纡青”。这两联体现了宗祠独特的地理环境。
  祠堂静静地立在那里,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有的痛苦地倒在地上,有的依然岿然挺立。祠堂是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静静地听一听祠堂的声音,传承与保护古老的民间文化。


  • 以下附件需要回复 1 次可见,已回复 0
  • 1、001Ryhs6zy7r74JgKQ767&690.jpg 137KB 已下载 0 次
  • 2、8f06-hhtfwqs0252794.jpg 33KB 已下载 0 次
  • 3、9bb7ef44g7bfc6c622ccd&690.jpg 64KB 已下载 0 次
  • 4、2007110214253246700.jpg 68KB 已下载 0 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一篇:建德杨村桥镇上山村邵氏宗祠
下一篇:-山东省禹城市市中街道办事处大纸坊村的由来与历史传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2 03:32 , Processed in 0.05084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