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1337|回复: 2

湖北武穴邵氏寻根江西瓦雀坝

  [复制链接]

2151

主题

2440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25
发表于 2018-6-7 14: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北武穴邵氏家族一名成员,曾听先辈说来自于江西一个叫瓦雀坝的地方,不知道这个地方的邵姓村庄叫什么!很想了解一下祖辈过去是不是真的来自于那里!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的老人曾经想过去寻根,但限于交通不方便和奖金的问题一直未能成行,所以小弟想借助于网络了解一下!希望了解那个地方的朋友解答一下!小弟不胜感激!邵堂钢



上一篇:寻找山东安丘乾隆初年始迁祖邵文振是从哪一支分出
下一篇:东北邵文忠寻根山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424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46
发表于 2018-7-12 08: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瓦雀坝就是我们常说的瓦硝坝,属于移民集散地,湖北安徽等地大部分现住民都是来源于瓦硝坝移民。瓦屑坝本是鄱阳湖畔的一个古老渡口,是明初移民的集散中心,政府官兵将被安排移民的对象聚集到瓦屑坝,然后上船遣送到安庆府等目的地。因年代久远,移民后代随着传说的递减,逐渐淡忘了具体祖居地,将记忆的思路定格于“瓦屑坝”,似乎“瓦屑坝”成了原居地,这是一种思乡情结的归宿,就像华东等省区只记得“大槐树”一样。实际上瓦屑坝移民原居地分布在江西饶州、九江两府各县。瓦屑坝今在江西省鄱阳县西南十余里莲子湖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424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46
发表于 2018-7-12 08: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魂牵梦萦的江南第一移民圣地——鄱阳瓦屑坝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3-11-22 10:12:23)
标签: 鄱阳湖 移民圣地 瓦硝坝 旅游       

魂牵梦萦的江南第一移民圣地——鄱阳瓦屑坝 魂牵梦萦的江南第一移民圣地——鄱阳瓦屑坝
瓦屑坝是距上饶市鄱阳县城十公里的莲湖乡内的一个村庄。瓦屑坝村由九个自然村组成,居住有19个姓氏,人口3500余人。从明初到清中期,在官方组织的移民过程中,江西饶州瓦屑坝扮演了主要角色,瓦屑坝作为明初“江西填湖广”大移民的重要集散地,210万江西移民,绝大多数是从这里出发到湖广地区的,由此而成为八大移民圣地之一,也号称“江南第一移民圣地”。同时,瓦屑坝还是具有古陶遗址和中国移民圣地双重文化价值的地方,是鄱阳湖地区的一个文化富矿。

临湖便利  物产丰富
   瓦屑坝三面环水,地形成半岛状。这里曾是古代鄱阳湖地区的水运交通枢纽,水路上通饶州府各县,下入鄱阳湖。从瓦屑坝起锚经茫茫鄱阳湖,通过湖口,即达滔滔长江。再顺长江顺水而下,可达安徽、江苏及上海,逆水而上可达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唐朝末年,经兵燹之灾,这一片曾经辉煌的土地变成了废墟。宋元之后,随着全国经济重点的南移,江西一跃而成为全国首富,人口之众也是首屈一指。元末农民大起义的残酷战争,造成了鄂皖豫川等地大片土地荒芜,成了百里无人烟的“宽乡”,江西因为吴宏、于光等饶州守将把住了鄱阳湖的咽喉,罹难稍浅,地方相对安宁,成了地少人多的“窄乡”。战争结束后,为了发展经济,明朝统治者开始从江西等地移民,瓦屑坝这个古老的渡口,自然成了江西官方首选的移民集散地。  

移民圣地  梦里故乡

明朝初期,由于战乱,造成很多地区人口锐减。为此官方组织了多次强制性的外迁人口,进行垦荒的事件。俗称“洪武赶散”。在长达四百多年“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大迁徙中,曾有几百万江西移民按“四口留一,六口留二,八口留三”的移民定律,背井离乡,一拨又一拨从瓦屑坝集中,乘坐古老的帆船,踏过波涛滚滚的鄱阳湖,忍受着难以想像的牵挂与迷惘,走向鄂豫皖,走向未知的远方。后世史家称为“北有山西大槐树,南有江西瓦屑坝”,瓦屑坝与“大槐树”并列成为中国八大移民圣地之首。据《明史》、《明太祖实录》及大量家谱记载与《中国移民史》作者考证,仅洪武三十年间(1368—1397年),江西向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苏移民达210余万人。其中,饶州本地移民近百万人,而江西移民大多数人是从饶州瓦屑坝迁出的。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级教师纪连海在央视《百家讲坛》上称:“鄱阳瓦屑坝是安庆地区和其他地区饶州移民一致认同的根”,“是安徽、湖北人的根”。

寻根问祖  问乡鄱阳

当年从瓦屑坝迁出的移民,绝大部分没有文化。在异乡,他们为了生存而辛勤劳作,一代又一代,加之频繁的辗转迁徙,移民先祖已无法记下始迁祖地。“我从哪里来,故乡在何方?六百年来,迷失了方向,眼前一片茫茫,只有一点点光亮,闪烁在遥远的前方”,这就是先祖在脑际回荡的“堆满瓦屑的岸坝”。于是,这瓦屑坝成了先祖们魂牵梦绕的故乡,代代相传,深切思念。移民们数百年来的寻根愿望,始终没有停止过。尤其是近几年,瓦屑移民后裔寻根的文章不断地出现在各类媒体上。汪兴吾《以汪姓为例谈瓦屑坝移民》,署名“出山虎”的博客《我的祖籍——瓦屑坝》、《瓦屑坝——我梦想的故乡》,还有做客央视《百家讲坛》的历史学家纪连海的文章《瓦屑坝——安徽、湖北人的根》……先后出现在网络上和专著中。

古陶遗址  绵延数里

瓦屑坝原是制陶工场。相传姑苏陶人曾在此制作陶器。唐朝末年,经兵燹之灾,这一片曾经辉煌的土地变成了废墟。而瓦屑坝堆积,迤逦二十华里,自双港河起,至莲湖止。同时,在宋家嘴、上窑头、下窑头、孙坊、四望湖、蒋坊、朱家等地都先后发现了窑址。这些窑址沿河岸而建,到处都有,可见当年制陶规模何等宏大。河中陶片虽经千百年河水冲刷至今仍有如此之多,诚为罕见。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江在这里考察时,见到遍地的古陶片,故而称瓦屑坝是“古代制陶工业园”。关于瓦屑坝古陶遗址,古代学者及现代考古工作者均有考察。清代张希良对瓦屑坝古陶遗址考察后,写有《瓦屑坝考》。后清代学者史珥,亦对瓦屑坝进行了考察,写有《续瓦屑坝考》,该文是仅存于世的考证瓦屑坝古陶遗址及移民聚散地的文字记载。现代,鄱阳文史研究者邓道炼多次实地考察瓦屑坝,写有《瓦屑坝三考》。这些文字记载,都为我们考证瓦屑坝提供了可靠依据。近年来,江西省考古队亦对瓦屑坝进行了全方位的实地考察,发现了多处古窑址及古陶片,基本确定了瓦屑坝窑址不晚于宋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11-22 00:31 , Processed in 0.05187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