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凤麟,(1903—1939),横山县雷龙湾乡哈兔湾村人。生于1903年11月。8岁那年举家迁往本乡魏梁居住,依仗祖辈留下来的80亩沙田度日。11岁参加了爆发千余“神团”农民抗拒铲烟苗事件,凤麟仅仅是“壮营”,但是他看到了民众团结的力量,他羡慕那些领头“神团”好汉,随即与当地几个伙伴按“神团”的招路在雷龙湾崖窑,哈兔湾寨子习武。
1918年,凤麟等参加了鲁炳业民团自保组织,赴伊盟花滩与盗匪昌民论理复仇,遂与伊盟王府结了梁子,昌民贿赂陕北督军井岳秀关押鲁炳业问罪。邵凤麟与邵占云、陈贵存、魏贵存、边维治等恐遭迫害,结伙逃难到甘肃西华池。1921年,凤麟把母亲和弟弟接到华池,择土地肥沃的小河沟老庄河居住。
1930年夏,邵凤麟、邵占云兄弟二人秘密参加了革命,在刘志丹、高岗的支持下,组织了当地农民拿起镰刀斧头进行抗租抗税斗争。10月,邵凤麟与定居西华池的横山老乡边金山、郑德明、王殿斌、王怀保、张殿成、贾生秀、贾生才等一同参加了刘志丹的红军游击队,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凤麟身材魁梧,膂力过人,刀枪马术样样上乘,1931年、1932年邵凤麟参与了与陕甘游击队、西北反帝同盟军的合编工作,驰骋在游击队组织的数次战斗中。
1933年,习仲勋、张策等以南梁小河沟老庄河邵凤麟家为“闹红”据点,走村串户发动群众,于11月下旬创建了庆阳游击队,凤麟正是这支创建初仅有8人、3枪游击队的中坚。至此,邵凤麟跟随刘志丹、习仲勋等为开辟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粉碎敌人对南梁中心苏区的第一次反革命“围剿”,展开艰苦卓绝斗争。1934年秋季,邵凤麟任庆阳游击队支队长,成长为杰出的红军指挥员。
1934年3月,邵凤麟游击队随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在杨青川歼灭了张廷芝的一个连,又在三道川的中户沟岔,夜袭了国民党张廷芝民团的机炮营(兵工厂),缴获颇多。枪械、机械设备和弹药运往南梁堡不易,均存放邵凤麟家。红军游击队经常来此修理补给,邵家成了陕甘边早期红军“军械部”。8月,邵凤麟任庆阳游击队支队长。9月,特委组织部长张邦英任南区党委书记后,挑选了机智果敢,善打游击的邵凤麟游击支队和小石崖民团起义武装的四五十名老战士为骨干,在中部县(今黄陵县)小石崖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根据地。组建了由邵凤麟任队长的中宜游击队,在中部(今黄陵)、宜君、鄜县(今富县)、甘泉、洛川、耀县、淳化等地开展游击活动,成立了陕甘边南区党委和革命委员会,初步形成以小石崖为中心的陕甘边南区根据地。11月,陕甘边区特委和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在南梁荔园堡召开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刘志丹任军委主席,邵凤麟任军委保卫队长。为活跃根据地经济,苏维埃政府决定印制发行自己的老布货币。刘志丹、习仲勋等边区领导人对邵凤麟一家高度信任,将造币厂设在邵家。弟弟邵凤来就是造币厂最早的工人。
1934年冬,国民党中央军六十一师杨步飞部和十七路军第四十二师冯钦哉部对陕甘边南区根据地发动了疯狂的“围剿”。邵凤麟带领中宜游击队舍生忘死,在宜君建庄川松树台战役中浴血奋战,大部分战士英勇牺牲,中宜游击队受到严重损失。邵凤麟并未气馁,不断动员贫苦农民群众参加红军,恢复游击队的战斗力,邵凤麟继续任队长。
1935年2月,国民党反动派调集重兵对陕甘边、陕北苏区发动了第二次大规模“围剿”。邵凤麟奉命率领游击支队回师南梁,投入到保卫南梁的艰苦战斗中。2月至4月,邵凤麟游击支队配合边区赤卫军完成了老爷岭阻击战,牵制敌人主力在老爷岭一带滞留辗转达一个多月,配合了主力红军在陕北的作战。期间,邵凤麟的陕甘边保卫大队、庆阳游击队配合骑兵团全歼国民党马鸿宾部1个连;成功掩护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安全转移。邵凤麟成为南梁保卫战的主要指挥员。为此,敌人悬赏2000大洋取邵凤麟的人头。南梁失陷后,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西北军委和前敌总指挥部决定,由邵凤麟率领游击武装配合红二十六军骑兵团东进宜川、韩城、郃阳、白水、蒲城一带,巩固南区,开辟东区根据地。5月初,邵凤麟按照刘志丹和前敌总指挥部的部署,深入延安敌占区,组建了肤施(延安)游击支队,任支队长。肤施游击支队、骑兵团在高桥川口诱歼延安守敌李发福某部,在延安南川全歼三十里铺民团,偷袭了临镇,横扫北赤镇。下旬,在宜川县屯石崾岘与国民党宜川县保安团、乡区民团的遭遇战中歼敌250余人,围攻宜川县城3天,这些战斗有力的打击了国民党顽敌的嚣张气焰,巩固扩大了根据地。后骑兵团奉命北上延长,参加西北红军主力兵团作战。此次东进行动,共缴获500余支枪,邵凤麟游击队补充100余支,为东区游击队发展准备了条件。
骑兵团走后,邵凤麟率领陕甘边东区游击队继续坚持开辟东区根据地的斗争。邵凤麟游击队配合帮助马文瑞深入广大农村,建立了赤卫军、游击队和游击小组,打击反动势力,摧毁保甲组织,成立了赤川、红宜等县、区、乡革命委员会。7月,邵凤麟任整编陕甘边区红军第二路游击师司令员,辖7个支队。东区根据地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邵凤麟是是这块红色区域的主要创建者之一。
1935年10月,“左”倾错误肃反中,邵凤麟与陕甘边根据地的其他绝大多数领导干部一样受到错误关押,被关押20多天后得到平反释放,并被重新分配工作。
1935年12月至1936年1月,邵凤麟带领过的第四路游击师的大部分人员被编为红二十九军第二五六团,少部分人员编为宜川独立营。邵凤麟被派到陕甘根据地南线洛川一带,担任兵力达300多人的红军第六游击队支队长,主要任务是抗击东北军第六十七军的进犯。1936年4月,邵风麟在洛川县保卫南区的一次战斗中左腹中弹,被组织上送回南梁小河沟老庄河疗伤。1938年,邵凤麟肺部感染,前往八路军后方医院治疗,时任中共关中特委书记的习仲勋和陕甘宁边区书记高岗等领导均来看望。1939年春,邵风麟伤重不治,与世长辞。风麟为革命而生,为革命而亡,他的家人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奉献,其母亲、二舅、爱女都被国民党反动派残杀。
邵凤麟治军有方,能征善战,是一名优秀的红军高级指挥员。他参与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西北抗日同盟军这支革命武装的开辟创建。在南梁中心苏区、南区、东区陕甘边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巩固中做出了杰出贡献,是陕甘边这块热土上培育起来的真正英雄,也是“横山下来些游击队”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