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支就是在1800年前后由先祖邵芳从山东省高密市(当时为县)夏庄镇渡海后挑担到东北抚顺落脚的
先祖邵芳闯关东(弟邵纯元来信谈前辈留言) 我高祖邵方(或“芳”)大约为乾隆六十年生人,卒于光绪初年。(1795~1881)原址为山东省莱州府、高密县、夏庄、孙家巷子(老叔邵树林口授)。高祖邵芳弟兄(或父、祖辈弟兄)五人,时值嘉庆末年、道光初年,朝廷为充实边疆,将人口稠密地区的居民强迁关外。祖上留恋故土,不愿远行,朝廷几申严令,(老叔叫“三展皇编”)无奈决定宗族分手,各自登程。其时之邵氏,主要从事海上捕捞,而岸上之人则从事锻造业(打铁)是为辅助性质。分手之际,为便于日后相认,将五个族支分为五网,老大这支叫做“一网”,老二这支是二网,我祖邵芳(或邵芳的父、祖)在三网。日后认几网则可知是哪支上的人。道光初年,(1820~1825左右)高祖邵芳拜了宗庙,别了族人,携妻崔氏、肩挑二子,带着打铁的家伙和行李,从山东“小云南”来到东北,落脚在马郡郸。他来到马郡郸的时间和张氏高祖张杰(我高祖邵芳的儿女亲家)落户马郡的时间是基本相同的。张杰比我高祖岁数小些,他是到马郡以后才娶的本村库姓寡妇为妻,生子张景运。而我高祖携妻带子到马郡后又生一女。此女与张景运结为夫妻后,张氏家业骤发。邵氏祖姑奶“与张景运生有二子,曰鼎元、曰德元(之后德元之妻亦是邵氏之女具体哪支儿不详)。景运之妻、鼎德元之母则是我曾祖邵瑛之姑母,此张邵之姑表由来。 《张氏族谱》中记:张鼎元(张武举人)生于道光廿六年(1846),卒于民国十一年(1922),享年77岁。我老叔在世时多次说过:“……我爷爷和张武举同岁,武举人的生日比我爷爷大……”。“武举人先过世,我爷爷后过世……“可推:我曾祖邵瑛的生卒年应为道光廿六年至民国十三年左右(1846~1922年左右),在七十八、九之间。 我高祖之前,在山东高密已居住了多少年,多少代,无从考证,但高祖之年龄与张氏高祖张杰之年龄相近。且来东北的时间也基本一致。《张氏族谱》中张杰的生年是在1800年左右。他是从山东来东北的穷汉,三十多岁尚未成婚。而当时我高祖已生二子,到东北后生的女儿和张杰的长子年岁相仿,可知我高祖年龄应比张杰略大。此乃推论,仅供参考。 前不久曾热播一部电视剧《闯关东》,说的是1900年庚子乱后的事情,而我高祖到关东来乃是一次朝廷命令性的大移民。移民的目的是要发展、充实边塞地区,缓解中原地区人口稠密的压力。这就是老叔常说的“三展皇编”。这四个字只是老叔的发音,具体应是哪四个字他也说不清楚。我思考再三,认为“黄”、“鞭”都不合乎道理,政府下令、张贴在各州城府县的移民名单、榜文、是一种编制,几次的张贴、老叔讲再不走要杀头的。所以我认为老叔的四字发音应为“三展皇编”。我高祖来东北后,经两三代人的开发建设,塞外荒野已成渔米之乡、富庶之地,这才有关内饥民八十年后的大移民潮的到来。其实,在我祖来东北前,已有多次的关中向东北移民,其间有政令性的,有自发性的,前后为期300余年。所以,我高祖之来东北与《闯关东》中朱开山之行是不同的。 我个人认为,史称“小云南”乃泛指中原繁华富庶之地以外的荒凉地带,非是云南也。云南就是云南,却在云南之前冠以“小”字,何也?古代先民主居在黄河中上游地区,主要在陕西、山西、河南、湖广,总人口不多,则繁华地外,尽是人口稀少,蒿草荒原之地。初来此地,开发建设,艰苦自不必言无异于遭“云南大罪”。凡属这样的地区都被先民们称为“小云南”非指一地也。我高祖所来之高密,其前本荒凉之地,后经几代人开发建设,虽已无比富庶,但仍有小云南之称。马郡村、东北地区,有很多人从高密迁来看,都说是“从小云南来的”。粗陋之见,不知的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