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76|回复: 0

转:从来没有人从这个视觉看邵夫子安乐佳城

    [复制链接]

366

主题

588

帖子

4461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61
QQ
发表于 2024-4-8 12: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
从来没有人从这个视觉看邵夫子安乐佳城
      地球遥感卫星从三万六干米的外太空拍摄的邵夫子墓园安乐佳城全貌,苍松翠柏茂盛,总体像似巨大的中国古代青铜铲币,庄严无比,含蕴着无限的吉祥福祉和哲学精神源泉财富。石牌坊前广场上青石板砌成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清晰可见,其圆盘大小不超出石板方尺寸规制,比例谐调,彰显着邵雍的最高学术成就和对世界科学文明的卓越贡献。
  
       邵子家谱所载《宋隐君邵子启贤公讳古墓志铭》中有:吾死唯择高垲地葬焉,幸不速朽耳
       按老人的本意,葬在高垲的地方,墓室内会比较干燥。老人希望葬在较高垲的地方,就是希望有幸不会那么很快腐朽就行。邵古为什么说幸平速朽,就是牵挂还健在的邵雍后母杨氏,待日后杨氏归葬时,起埋自己时还没有朽腐不存,就是很幸运的事情了。
       从现在伊川平等乡西村西的邵氏墓园安乐佳城位置看,西面和北面是地势较高的牵羊坡(乾阳岭)做靠背,西南是龙王山,东和南是伊河川区平地。安乐佳城海拔260米,伊河川区的平等(大莘店,有邵夫子祠及安乐书院)、西村。海拔约180米,伊河滩海拔约160米。安乐佳城位置在高于伊河川村庄80米的高坡上的手掌心部位,符合高垲地的要求。再从当地埋人和起埋故人的实际情况看,安葬在此高恺地的人,多年后有起埋者,棺木不烂,尸体确实不易腐朽。而埋在川区平地者,因墓内潮湿,尸体就很快就腐烂分解不存。
         邵雍在洛阳到伊川为父母上坟,从洛阳安乐窝走上阳宫,到宜阳延秋,游洛河锦屏、女几、永宁等名胜地。再翻越鹿蹄山,走卧云山达乾阳岭(牵羊坡),乾阳岭有九条以龙命名的沟,其中的龙头沟,沟壁上有近百米长的天然石龙。第五条沟是升龙沟,第六条的龙王沟,第七条是白龙沟,第八条沟是卧龙沟,第九条称降龙沟。安乐佳城在卧龙沟之阳。
       安乐佳城三面有坡岭环绕,像一个罗圈椅地形,墓园正在其中。墓园中轴线向前直指鹤鸣九皋的九皋山主峰,中间是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道的商相伊尹祠。向西正西六里有近百米长的陆海卧龙。向东向南是伊水自南而北过伊阙龙门流向洛阳,再汇入黄河。符合依山势,厚土靠,高中低,低中高,近龙脉,水前绕的传统选墓园的风水格局。
       在安乐佳城墓园中,目前只有邵雍一个人的墓冢。这个墓园中应该还有邵雍父母和弟弟的墓冢。
       邵雍《十八日逾牵羊坡南达伊川坟上》诗,是作于从宜阳到伊川上坟之时。诗中写到年年时节近中秋,佳山佳水烂漫游他在父母坟前祭拜,至日暮时仍徘徊着不愿离去:“三尺荒坟百尺山,生身慈爱在其间。此情至死不能尽,日墓徘徊又且还气候如当日,山川似旧时,独来还独往,此意有谁知?”
      参看北宋同时期邵雍好友程颢程颐的二程墓园,二程父程珦墓居西北,老大程颢墓在东边,老二程颐墓在西边。那么邵夫子墓园中,邵雍父母墓冢应在墓园西北,老大邵雍在东,老二邵睦在西,才符合当时的传统丧葬礼制。
        2010年设计规划的安乐佳城正面效果示意图,当时仅完成了石牌坊、石台阶、石甬道,立像、护城墙、引水、道路和绿化等部分。墓冢前五间拜殿,山门、双出阙廊道阁楼、青石砌伏義先天图石板上刻128卦图、邵夫子父母墓和弟弟邵睦墓复原等尚未实现。
       关于安乐佳城广场青石板《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原设计在青石板上刻写方圆各64卦共128卦的内容。根据现场(当时是荒沟)所测面积而设计,内方64卦用64块青石板可以实现,但外圆64卦用64块青石板,受广场场地局限,无法摆放,如扩大圆环,一则与内方64块青石板不成比例,二则广场在当时无法再扩大。后经多位专家和朋友反复究商议,最后将外圆64块青石板减成为一半,外圆64卦是上下竖着写的,32块青石板上每块刻上两卦,正好也是64卦。从整体外观到内涵布局,与现场情况都比较合适(见图),得到各相关朋友和领导的认可,于是就按此设计施工。
       但由于安乐佳城广场扩建工程的施工,受条件所限而未刻上设计的图象内容,如今也未刻成。依据明代文献资料设计的五间拜殿和三间山门,邵古邵睦墓修复,东西双阙廊道和阙楼尚待建设。
       青石板上设计镌刻的内容,黑色是邵雍所画图。红色(阳爻|。天根)。蓝色(阴爻,月窟0)是对先图含蕴的二进制内函的释读。此图收藏于浙江东阳花圆村的中国农村博物馆,展现了邵雍的最高学木成就和对世界科学文明的贡献。

  • 以下附件需要回复 1 次可见,已回复 0
  • 1、图片3.png 1.24MB 已下载 0 次
  • 2、图片2.png 1.09MB 已下载 0 次
  • 3、图片1.png 1.52MB 已下载 0 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一篇:邵雍公之“新安伯”名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5-1 05:52 , Processed in 0.05936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