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92|回复: 1

江苏沛鱼丰邵氏非千八公后裔

    [复制链接]

391

主题

629

帖子

4794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94
QQ
发表于 2025-2-7 19: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庆注:按1991版《江苏沛鱼丰邵氏族谱》所有的族谱序,该支邵氏始祖邵忠,首修载邵忠父携其首迁,未提及雍公,以及亚二、亚四、亚五,以及亚一、亚三、亚六,系1943年七修时添入并接入了余姚(因抗战联族),七修1962年之后应该取消了接入余姚。




创修序  1630年邵孙仲雍立谱序《千秋里邵氏创立族谱序》
《千秋里邵氏创立族谱序》
皇家有玉牒、国有记、家有谱,非所以烦纪载夸藻丽,盖以志世系于不忘也。我邵氏族宋元以前世系无可考者,所可考者始祖忠之父自徐州九里山移居沛之湖陵城遂家焉。时盖太祖高皇帝定鼎应天之二年(1369)也,虽代不乏青襟士曾无以科贡起家者,故子孙繁行而民汝为基不首雍碧能时尝丛诸大文游談及某辈某祖作某状比雍弱冠询之诸父则用记臭又长则愈失其真矣目前如此后何记乎?每欲谱之而无从,丙寅之秋适(邵仲雍)雍病脾闭户静坐,乃集族之长者幼者尊者卑者各书其祖,某人传某枝以及今孙,其附以配某氏,统以始祖、分以枝祖,枝祖之下又各从枝生枝,
条列缕分,一览可知。俾后世子孙知水有源木有本,而吾族有祖也。要以仅存其概,以遗将来如摄高占巍才富学邃别为华衰,以不朽吾族者,则以俟后之君子。

大明崇祯三年(1630)二月二十日
七世孙 邵仲雍 顿首撰



七修序 1943年 十九世孙邵云湘序《补续族谱记》
《补续族谱记》(图转文)
国族强弱视乎家族,家族有组织则国族强,家族无组织则国族弱,此孟子所谓国之本在家也。唐太宗明乎此,敕修天下谱牒,盖本乎!圣经齐家治国之本在家也,想我邵氏族谱在唐亦有名称,迄今散失查不可得,此吾族一大憾事。
考我邵氏系出姬姓召公奭,周封采邑(召),后世子孙以地为氏。召虎公仕周为卿仕,诗歌千秋不朽;召忽公相齐为大夫,死节万古流芳;召平公秦封东陵,世称瓜美;召信臣汉封南阳,民赞召父;召休公为青州太守,避讳加邑即今之所谓邵氏;召驯公为安乐太守,后徙衡漳汝南皆其后裔。
     历秦汉晋唐虽世世不乏名人。考吾氏洛阳族谱,因世系自执忠公以上失讳难徵,略而弗着,谱牒即以执中公为始祖,传十八世至古公,号天叟,由衡漳徙范阳,生雍睦,雍公隐居不仕,居安乐,着《皇极》赐名“康节”,其后洛阳修谱又以康节公为始祖,宋至徽饮,金人扰乱,伯温公迁蜀,仲良公北徒,迨高宗南渡浙杭立都,博博二公赴杭辅宋,遂居会
稽。宏渊公屡与金人战,胜功居第一,忠公徙余姚生六子,公任杨州路都巡,赴任时其长、三、六亚公居余姚,二、四、五亚公随父赴任到杨。考吾谱,以邵忠公为始祖,邵仲雍公创修家谱,谱序云忠公由南来徐州九里山,移居沛之湖陵城,”邵忠公以上世系无可考焉“。  
今请得洛阳旧谱,余姚邵忠公与吾谱始祖邵忠公名讳相附,渊源有自余姚谱邵忠公以后二、四、五支世系无闻焉。吾谱邵忠公以上又无可考,稽盖因元朝未年天下大乱,邵忠公弃官归隐,由杨州循漕河北上,先居徐州之九里山,后居沛北之湖陵城,【永庆注:错!仲雍公创修族谱序载忠公随父迁徙】则余姚之邵忠公即吾谱始祖之邵忠公,是与洛阳为一脉,对吾始祖在天之灵亦无遗憾矣。此吾邵氏之源流也。
想邵仲雍公修谱时只就沛之附近村庄某祖某支创立谱稿,后经邵弘旭、邵倓、邵四聪、邵秉文、邵尊思、邵尊伊、邵理周诸公依邵仲雍公创立之谱稿屡次重修增广,始将丰沛鱼三县散居之族众归纳一帙,俾始邵忠公后裔皆有统系,知所自出,是山诸公创立重修增广之力也。考我谱自清光绪二十三年邵理周公增修后,迄今又四十有七年矣,中间虽有邵尊伊、邵祖翰二公复为重修,因匪乱被劫,中道停止,仅清书支谱一册,於民国二十四年有皖省族人统一至洛,邀奉礼官邵广泽,晋渴法院院长邵元冲议商联宗续谱事,邵元冲欣然曰“家族为国族之起源,予蓄此志也久矣”於是分发公启,在徐开扩大联宗修谱会议,出席者八省代表四十余人,议决公推邵元冲为总编主任,邵广泽为总办理,統一为住徐修谱分局,收发员邵世澄与邵云湘任文觌dí事务,又兼采访员,各省代表均为采访员,采访各省名县始祖名讳及支谱序文并通知各县续修支谱,邵云湘即令小儿邵长松同少世瑞叔,至沛邵老家谒族长议商绪修沛鱼丰等县邵氏支谱,不意正在各省县采访进行之时国势紧张,於二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西安事变邵元冲牺牲,扩大联宗之举因此停止,国之不幸实吾族之大不幸也,自此国事日趋紧张,於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芦沟事变突起,华北华南沦陷者十数省,以致国破家亡,邵云湘不能居城逃避乡里、飘流余生,幸在游击区内农耕为业,去腊予放假至邵老家,族叔邵祖理、邵素理、邵东因、邵尊伊公年龄过高,族谱若不及时增修,诚恐世远年湮、支派紊淆,接续之事维难矣。於是族叔邵曾祖、邵性锷担任在沛采访,邵云湘即辞北刘寨学校教职,
赴丰鱼采访,至四月采访归,族长邵尊伊公因病不能来馆修续,召邵云湘至榻前,受於旧谱,嘱余某庄某支接续某祖系下,邵云湘遵嘱依式续稿,至五月邵云湘赴海州收麦,路出徐州采访一支,回至丰南丰西,再将前经松儿采访世系有不明者余又亲为考查,将其祖林碑文名讳开清及新丁人名汇集校对相答,自六月十六日方回,而祖长邵尊伊公不幸於六月十一日逝世,嗟乎!邵云湘再不得亲受教训矣。
邵云湘遵遗属即同邵世华族叔努力修续。稿已告峻,族叔邵祖理凝同族弟邵德化来馆校对誉清,即待印施而吾谱经十余年屡次重修未成者,而竟今完成矣。亦未尝非我祖长邵尊伊公在阴之灵有以辅佑之也。回忆邵云湘赴各处采访时,每至一庄招集族众老幼皆至尊卑咸集,邵云湘即将吾家族世系源流说明,再将家族与国族之关系讲解,国族由家族组织而成,家族由国族保护而存,现在日本深入内地,凡在沦陷区城之家族,若无国族之抗战保护,则家族之灭亡殆尽矣。
而吾族在此国难期间岌岌绪修家谱者是欲先联络家族抗战,以为建国之基础也。如全国各家族皆有联合同心协力一致,救国以之恢复山河有何难哉!邵云湘所以不惮跋涉、不畏艰难,担任采访之责也。今捐资己齐将付石印,故邵云湘将吾邵氏世系源流及各处采访经历一一备述爰笔之记。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1943)岁在癸未 中秋月 吉日
十九世孙 邵云湘 薰沐拜撰


该谱中《族名全录》(世系图) 已不见亚二、亚四、亚五之说

附:
《沛渔丰邵氏族谱立续年鉴》

立谱  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即忠公去世后260年)七世孙仲雍
二修  清康熙癸丑年(公元1673年)                        十世孙弘旭
三修  清乾隆丙寅年(公元1746年)                    十一世孙倓(tan)
四修  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                     十二世孙四聪
五修  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8年)                     十三世孙秉文
六修  清同治癸酉年(公元1873年)                     十五世孙尊思
七修  清光绪丁酉年(公元1896年)                     十七世孙理周
      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                       十五世孙尊伊
      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                      十六世孙性锷
     民国三十二年(公元 1943年                          十九世孙云湘
八修   公元一九六二年                                   十六世孙祖明
九修   公元一九九一年                                   十七世孙理德
十修   公元二零一零年




上一篇:转录统谱《关于中华邵氏世系之探讨》
下一篇:《邵氏危言》及邵作舟简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1

主题

629

帖子

4794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94
QQ
 楼主| 发表于 2025-2-7 22: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籍由此贴内容发现一个旧时普遍的修谱现象——始迁祖的前世因为年久失考,本支规模不大,为了给自己撑腰,往往会在修谱时刻意设计编纂,全谱仅用“寥寥几个字“,就表述附近的或其他大宗是由本支始迁祖分迁出的。
其实,这种情况也好辨析:
一是几个字是远远不够的;
二是如果所傍大宗真的是始迁祖之子分迁,始迁祖之下5世的详细传承是要在谱中记载的,五世之后才不计旁支、只记本支嫡传;
三是这种情况两支相互间没法对接,在所傍大宗中找不到一点其痕迹;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5-2-23 18:37 , Processed in 0.05374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