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131|回复: 0

《邵学士家传》(邵晋涵学士)

[复制链接]

391

主题

629

帖子

4794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94
QQ
发表于 2025-2-10 17: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庆注:余姚老谱在1800年左右,竟然有“南渡讳邵者为从官护南下,着籍余姚。”的记载?

《卷施阁文甲集·卷九》《邵学士家传》
洪亮吉著(1746-1809),字稚存,号北江,常州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榜眼。著名学者。

《邵学士家传》
讳邵晋涵桐,一字二云。先世系出洛阳,南渡讳邵者为从官护南下,着籍余姚。君以禹贡三江其南从余姚入海,遂自号南江。曾祖邵炳,县学生;祖邵,康熙壬辰(1712)会试中式,由内阁中书知县,复改教谕;邵佳锐,增广生。两世皆以君贵,累赠中宪大夫、左春坊、左庶子加二级;妣袁氏累赠恭人,君赠君之仲子也。
)生有异廪,教谕。君所钟爱携至镇海学署亲课焉。年四五知六义、四声、十二偏,通五经。十七补县学附生,屡试优等食饩 xì,乙酉举于乡,辛会试第一人,殿试二甲,归部铨选,癸巳诏四库全书校勘乐大典,时上方崇奖实思得如刘向杨雄者,任之于是大学士刘公勳,以君名首荐,遂特旨改庶吉土,充修官,年授职编修;岁辛亥御试翰詹君,列二等,左春坊左中允,迁侍讲转读,历左庶子翰林院讲学士,日讲起居注官,文渊阁校理,充咸安宫总裁,万寿盛典八旗通志,国史馆三修官,又为
国史馆提官兼掌进文字,一为广西主考官,两充教习庶吉士,恩历加中大夫。此之所历职也。
君体素羸,又兼诸馆,晨入暮出,复以其暇授徒自给,执经者尝林立以待,前后著录弟子至数百人。由是体益不支,今年三月感寒疾,医误投剂,遂剧,竟以六月二十五日卒于邸第,年仅五十有四。卒之日,语笑如平时,人有乞为“志传”未及成者,检箧中稿付次子秉华,遂从容就席而暝,可谓神明不乱者矣。
生平至性过人,居教谕君及赠君暨恭人之丧,皆哀毁骨立,过时犹思慕不置。伯兄履涵早卒,前一岁,君以其未葬,特遣子秉恒归,为营蒙穴,以是秉恒不及视。君含敛,性和易,与辈流交,皆终始如一。谈古今事,虽坐起数十,娓娓不倦,卒未尝以所能骄人。惟有以非义干者,不待语竟,即拂衣起,人以是严惮之。
于学无所不窥,而尤能推求本原,实事求是。盖自元明以来,儒者务为空疏无益之学,六书训诂,屏斥不谈,于是儒术日晦,而游谈坌兴,虽闲有能读书如杨慎、朱谋㙔者,非果于自用,即安于作伪,立论往往不足依据。迨我国家之兴,而朴学始辈出,顾处士炎武、阎征君若璩首为之倡,然奥窔未尽辟也。乾隆之初,海宇乂平已百余年,鸿伟傀特之儒,接踵而见,惠征君栋、戴编修震,其学识始足方驾古人。及四库馆之开,君与戴君又首膺其选,由徒步入翰林。于是海内之士知向学者,于惠君则读其书,于君与戴君则亲闻其绪论,向之空谈性命及从事帖括者,始骎骎然趋实学矣。夫伏而在下,则虽以惠君之学识,不过门徒数十人止矣。及达而在上,其单词只义,即足以歆动一世之士。则今之经学昌明,上之自圣天子启之,下之即谓出于君与戴君讲明切究之力,无不可也。
君于经深,三传尔雅,成进士以后,未入馆以前,以宋邢炳疏义芜浅,遂别为尔雅正义一书。亮吉始识君,与同客安徽学使者署,见君一字未定,必反复讲求,不归于至当不止。如以九府之梁山为即今衡山,释草“蘩莬蒵”为即今款东,皆同客时所订定,而亮吉等急叹以为绝识者也。服官后,又为孟子述义、谷梁古注、韩诗内传考,并足正赵岐、范宁及王应麟之失,而补其所遗。
君又病宋史是非失实,且久居山阴、四明之闲,习闻里中诸老先生绪言,遂创为南都事略一编。君尝谓人曰:“南宋诸传,最无理法,其稿创于袁桷。桷与史氏中外,故于甬东诸人多乡曲之私。”今读南宋诸杂史及桷清容集,君说信然。熟精前明掌故,每语一事,辄亟称刘先生宗周、黄处士宗羲,盖君史学所本,而又心仪其人,欲取以为法者也。外又有方舆金石编目、皇朝大臣谥法录、��轩日纪、南江文稿、南江诗稿等。若奉命校秘阁书,如薜居正五代史等,皆君一手勘定。分校石经,君职春秋三传,所正字体,亦校他经独多。生平为文,操笔立就,有大述作,咸出君手。其冲和渊懿,奥衍奇古,则又君之学为之也。
君于国史,当有专传,今公子秉恒、秉华等以亮吉尚足知君,乞先为家传,以缀君行事。亮吉与君交几三十年,于词馆为后进,凡值校雠之役,如国史、石经等,亦无不与君偕。即集中唱酬之作,亦惟亮吉为多。用是不敢辞,而为之条系如左,俾他日志经籍、传儒林者,有所采择焉。
下略

  • 以下附件需要回复 1 次可见,已回复 0
  • 1、图片2.png 288KB 已下载 0 次
  • 2、图片1.png 261KB 已下载 0 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一篇:《邵氏危言》及邵作舟简介
下一篇:邵晋涵撰《族祖念鲁先生行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5-2-23 18:27 , Processed in 0.05391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